既然不问罪福,为何又说地狱门前僧道多

问:“不问罪福,称名必生”这句话和“地狱门前僧道多”似乎矛盾,难道那些没能往生的出家师父都没念过佛吗?“凡夫入报,平生业成”不易叫人信服,望师父开示。

净宗之声:如果就问题来回答的话,也并不难答,但是我觉得这里反映的背景比较多,就说我们应该怎样来看待佛经、理解佛经、理解佛法?

我当然没有批评的意思,因为多数人缺乏这方面的训练,他是以自己的一些道听途说,或者堵在心中的观念为标准,然后衡量说“你那个不正确”。这样,后面的问题就越来越多了,这不是学习佛法的态度。我一开始这样说,也许听到的人不知所云,下面我分成几方面来说。

◎ 首先说“地狱门前僧道多”这句话。这句话根本没有经典的来源,既不是佛经里面的,也不是道教经典里面的。那是从哪里来的呢?它是明清以后一些扶乩的,就是有民间信仰的这些在家人,为了诽谤僧道(僧就是出家的和尚,道就是道家的道士,不论和尚还是道士,都是出家的),他就说什么呢?“你看现在和尚不灵了,和尚道士都有很多破戒造罪的。现在是‘道降火宅’,我们在家人虽然在火宅当中,但真正的道在我们这边”。为了拉拢信众,扩张自己的势力,编造这些东西来诽谤出家人和道士,才说出“地狱门前僧道多”。这样成了一种口号,传播得很广,大肆宣扬出家人的过失。

当然,出家人都是凡人,没有过失也不可能。只是他们这种不良的心态,捏造是非,是非常不妥当的。所以对于这些话,我们学习佛法的人要有一个基本观念,不要把这些道听途说的话拿来当作真理,然后说“你看,这样的话跟‘不问罪福,称名必生’不是矛盾吗?”

◎  “不问罪福,称名必生”,这是善导大师依据净土三部经,尤其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所开显出来的道理。这等于是明明白白,白纸黑字,浩浩荡荡,堂堂正正的,就好像国家颁布的法律放在那里。“地狱门前僧道多”就好像是街头巷尾的流言蜚语,你说“国家的法律跟我下午从邻居那里听的那些话矛盾”,这是拿不上台面的。要知道,是以国家颁布的明确法律为标准,哪能把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是非话拿来做标准,跟国家法律对抗?这显然就不恰当。所以,我们学佛一定要知道,如果有矛盾,就以佛经为标准。

“地狱门前僧道多”这句话是不正确的。除了这样的话,还有别的话呢,又怎么判断呢?我们还会听到很多,比如“喊破喉咙也枉然”,这句话也一样,是从街头巷尾传来的,不是佛经里面的话,所以我们一定要以佛经为标准。如果听起来似乎矛盾,那以什么为标准呢?当然就要以佛教的经典、祖师的传承解释为依据。

这是第二点:假如有矛盾,以什么为标准?

我们要依法,这个法就是指佛教的经典,我们要养成这样的思维习惯、思维模式;一听到之后,“这些街头巷尾的评说不足为谈,我们要依据传承”。所以依据传承的重要性就显示出来了。

接下来,我来说对“不问罪福,称名必生”这八个字的理解。先讲“不问罪福”。

“不问罪福”,它是有典据的,就是有经典的依据。经典依据最根本的,就是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文。第十八愿文说什么呢?“设我得佛,十方众生”。这“十方众生”当中,当然有罪有福,就不论是有罪的还是有福的,只要念佛,就一定都能往生。“可是最后不是还有八个字吗?‘唯除五逆、诽谤正法’,这是不是有点问罪福的意思呢?”看起来是有那么点意思,但是它只是说,如果造了五逆谤法极重罪业的人,那就不行了;除此之外,你那个罪或者福,它都没说到。但这里毕竟让人觉得有一点不畅通。善导大师解释《观经》下下品的时候就说了,这叫“抑止门”。“抑止门”就是说,你没有造五逆谤法的时候,就说“唯除”;如果已经造过之后,还要大慈悲摄取不舍,不排除。所以,以本愿文来讲,就是不问罪福。

◎ 另外像“特留此经之文”,“当来之世,经道灭尽,我以慈悲哀愍,特留此经,止住百岁。其有众生,值斯经者,随意所愿,皆可得度”,将来法灭万年的时候,众生都是造罪造业无量无边;那时闻到名号都可以解脱,这也是不问罪福。

◎ 当然,关于“不问罪福的”文句特别多。最明显的还有《观经》,比如《观经》下下品,本来是造作五逆重罪的凡夫,他念了十声佛号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这也是“不问罪福,称名必生”。造罪这么重的人念佛能往生,那有福的人念佛不能往生吗?当然也往生,所以这叫“不问罪福”。不问你是有罪,还是有福;你是造罪的人,还是修福的人:这些都不问。以《观经》来说,《观经》总共有九品,九品的上中六品都属于修福的众生,有大乘福、小乘福,就是行福、戒福,还有世间的福业,如孝养父母等等;下辈三品是造恶的,十恶众生、破戒众生、五逆众生。下三品是罪业众生,上中六品是福业众生。不论是福业众生,还是罪业众生,念佛通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这叫作“不问罪福”。这有非常清楚明显的经证。

◎ 那么祖师的解释呢?善导大师讲得非常明确,在《圣教集》652页,“一切凡夫,不问罪福多少、时节久近,但能上尽百年,下至一日七日,一心专念弥陀名号,定得往生,必无疑也!”这是解释《阿弥陀经》的。《阿弥陀经》里有句话说“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”,“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闻说阿弥陀佛,执持名号”,“若一日”到“若七日”等等。“少善根福德因缘”,听起来似乎在问罪福。但恰恰相反,善导大师依据《无量寿经》《观无量寿经》,综合起来解释说“一切凡夫,不问罪福多少、时节久近”,这就是善导大师对经文明确的解释。

当然,善导大师还有很多相应的法语,都有这种意思,没有这样明确说法的,还有很多,可以讲,每个地方都是这个意思。因为他是本据于《观经》九品来的,也是本据于阿弥陀佛本愿来的。《法事赞》里也有一句“无问罪福时多少,心心念佛莫生疑”。

这是举出典据。我们学佛当然要依据经典,依据祖师的解释。你把那些“地狱门前僧道多”之类的拿来,那不可以相提并论的。

接下来要说明道理,为什么不问罪福呢?先从罪福来说,然后再从称名来说。从名号、罪福两个角度来说。

【罪福】

罪福,在一般人觉得,好像是了不得的大事。罪福,讲老实话,就在娑婆世界有它相对的意义和价值,或者说有它评判的标准;在极乐世界就根本没这事,没有娑婆世界讲的罪和福这些东西,你怎么去论呢?罪、福,它们本性都是空的,本质都是一样的。就像高和低,由高而见低,由低而见高;由左而显右,由右而显左。同样,由罪而显福,由福而显罪,它们都是彼此彼此的一对概念。一般人都很排斥罪,觉得福是很好的。暂且在人道这个立场上,可以这样说;但究竟来说,这两个都是相对而存在的,是不相上下的。

◎ 再者,罪和福本身就是虚妄不实的,不是真实法。所以昙鸾大师就说,“凡夫人天诸善、人天果报,若因若果,皆是颠倒,皆是虚伪”,提的就是福,“人天诸善、人天果报”,就是一定要修福才能得到人天果报的,诸善就是修福业。那么为什么不讲罪呢?因为罪是大家都嫌弃的,它虚妄不实大家都知道,不谈这些;你认为好的福,“人天诸善、人天果报……皆是颠倒,皆是虚伪”,虚伪不实,它不真实。极乐世界是真实世界,阿弥陀佛是真实功德,往生这样的净土,以佛菩萨这种智慧境界,会问你一个虚妄的东西吗?没有意义。但凡夫就认为它真实,这是你的境界,佛菩萨不会跟你一样的境界来说这个事。

所以,罪福都是虚妄不实,都是颠倒,都是不净。罪不清净,福也不清净。清净,比如说,“三轮体空”,“是福德有福德相,不名福德多”。著相就是不清净的,认为有罪有福,这就著相了。如果证悟空性,就清净了;我们显然没有。罪固然是不清净,福也不清净,都是染污。这些都对我们构成束缚,而且都是生灭法,所以不问罪福。不问罪福是因为,在佛菩萨的这种智慧境界当中,根本就见不到罪福之相,当然也就不问。而且也不可能问,也不可问,也不能问,也不需要问罪福。

往生极乐世界干吗要问罪福呢?救的就是造罪众生,福业众生也一道救;凡夫要救,小乘圣人也一道救;小乘圣人救,大乘圣人也一道救。但是根本目的,还是救造罪众生、罪恶生死凡夫。罪福之所以不问,是因为它跟往生没有关系,非往生因;罪业固然是堕落,福业仍然是三世怨,仍然是堕落。所以,福、罪,以阿弥陀佛净土来看,都属于要摒弃的。

《无量寿经》里说“横截五恶道”。五恶道当中,人、天这两道是善道,地狱、饿鬼、畜生是恶道;恶道是罪,人天是福。“横截五恶道,恶道自然闭”,那不很显然吗?五恶趣,或者称为五恶道,就是罪和福。往生净土超越这个境界。罪固然不是往生之因,福也不是往生之因,它们跟往生弥陀净土没有任何关系,所以就不问。有关系才问,没有关系你问它干什么呢?它跟往生毫无关系,你问罪问福干啥呢?多此一举。所以,不问罪福。

这是从罪福方面说的。

【名号】

如果从名号这个角度来讲,也是不问罪福。称名,因为名号是“南无阿弥陀佛无量光寿之名号”,是究竟圆满实相法,它是非罪非福,超罪超福,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。“罪福”这两个字在名号里面无立足之处。就像光来暗去,罪和福都是暗,有光就看不见暗,光一来全破了。所以,在佛的智慧当中,是不见罪福的,不谈这些。

《无量寿经》里就说:“不能明信佛智”“然犹信罪福”“于此诸智疑惑不信”。对于佛的智慧他不敢相信,也不能相信;但他相信罪福报应,“犹信罪福,修习善本,愿生其国”。那为什么?就站在凡夫这个比较浅显的立场上,有罪有福,这是因果报应,六道轮回里面的一个基本现象,他相信这些。对于超越轮回,不生不灭净土的这种佛智根本,他不敢相信,所以佛智很显然是超越罪福的,他不能相信,所以“犹信罪福”。那我们就知道,佛智是不问罪福的,也见不着罪和福。当然,从称名角度来讲,只管念佛,这才是一向专念的根本来源处。为什么一向专念?实相法,罪福没有插足之处,这是讲“不问罪福”。

那么到底谁问罪福呢?罪福在什么样的一个环境,什么样一个场景下来问呢?

在三界之内,阎王爷就会问罪福。你到阎王那里去受审判了,是罪还是福,根据你的罪福来判,是生天还是投胎为人,还是投胎猪马牛羊,还是下地狱。这不就根据你的罪福多少来发派了吗?这就要问罪福了。可是阿弥陀佛救度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他问这干什么呢?当然就不问这些了。因为极乐世界已经超越六道轮回之外,不在这个范围之内,就不讨论这些了。

打个比喻,阴间的人用冥票,冥票就是阴间的钞票,在阴间好使,就要问。那如果到阳间好用吗?阳间人还问阴票多少啊?问多少有什么意思呢?它在这里不流通。罪福就像我们六道轮回里面的冥票。罪,就是你欠了多少钱;福,就是你挣了多少钱。这就像梦一样,你梦里挣了多少钱,欠多少钱,你醒来都没用。你醒来还要讨论“我欠了老张多少钱”吗?找老张,老张在哪儿啊?找都找不着。所以不问罪福,因为净土是真实的境界,是实相法,罪福没有立足之处。

这两个比喻,都已经充分说明:你在三界当中,就要问罪福;出离三界之外,当然就没有罪福可得,你问什么呢?找都找不着,还怎么问呢?如果要问罪福,那一定要在三界里面轮回,你问吧。“那我也要问罪福,我也想往生”,那就有一种状况,就是“方便胎宫”。“犹信罪福”的人,叫“疑惑佛智”“然犹信罪福,修习善本,愿生其国”。这样的人怎么办呢?五百岁不见诸佛,这就是你问罪福问出来的毛病。你只要念佛,一定往生。不问罪福,反而莲花化生。一问罪福,落得一个什么结果呢?五百岁不见诸佛,就在莲花苞里边。你的智慧不到,不了解佛智根本是不问罪福的,所以一定要把它掺和进去,这就是没有智慧。罪福本来就是生灭法,生灭法就是有时间的束缚,在莲花胎里边五百岁,也有时间的束缚。不过,好在总是会花开见佛的,这也就是有低保了吧。我们现在讲“低保”,解决温饱问题,你不会再到六道来轮回了。

那么,还问到,“没能往生的出家师父难道都没有念过佛吗?”意思是说,念过几句佛就能往生。这也不是正确理解净土法门。哪个人没念过几句佛呢?特别是出家人,上早晚殿总要念。但他不是专修念佛,不是以念佛作为他根本的归命之处,这样就往生不定。

所以,专修念佛,从形式上来看是专修;那么从内心来看呢,他是“南无”归命,就是说完全投靠阿弥陀佛,仰仗佛的愿力,称佛名号,往生净土。这样,不论出家在家,通通都往生。不是说“我念过几句佛,然后我杂行杂修,甚至我也没有愿往生西方这样的想法”,如果这样,那就不确定了。这也是没有正确理解。

另外,说到“凡夫入报,平生业成”不容易叫人信服。

这个当然啦,那看是谁啦,看你采取什么态度了。“凡夫入报,平生业成”,这都是经典祖释里边明确的道理,你说不容易叫你信服,要怎么办呢?我当然不是批评,就是说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。佛讲的话,经典讲的,祖师讲的话,一听到之后,如果跟自己的观念不一样,马上就要身上打个冷战,“那一定是我错了”,不能说自己对。

抱着认为自己对的想法,这是自以为是,抱着自以为是的态度,当然得不到佛法利益。所以经典就说“憍慢弊懈怠,难以信此法”,“谦敬闻奉行,踊跃大欢喜”。要有谦卑的心、恭敬的心,一听这样说“凡夫入报”,“‘凡夫入报’我们根本没听过的啊!真的是这样的吗?”仔细地看一下,“一定是我错了”。你当下信就信了。“不易叫人信服”,那要看你采取什么态度。佛菩萨的话,我们不能相信,谁讲的话容易叫你信服呢?我们自己心中想的那一套就容易让我们自己信服,这就是凡夫心中盘结的“骄慢”观念。

有这种观念,当然要把它改转过来。这样学习佛法,才是一个正确的态度。

时间关系,关于“凡夫入报,平生业成”不能讲得太多。我们有一本小册子叫作《净土宗特色》,那里边引用了很多的法语,“凡夫入报”有一章,“平生业成”有一章,可以看看。

继续阅读相关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