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目前的宗教形势,我这种看法,不像官方严肃规范的表达,也不像法律界人士那样说得专业、没有差错,我就是作为一个普通人,因为信众关心这个问题,来跟大家作一点探讨,于大家关切的问题作一个答复。
【宗教形势】
一、 新的《宗教事务条例》、《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(征求意见稿)》,引起讨论,或以为趋紧。
从今年元月开始,执行了新的《宗教事务条例》。9月10日,公布了《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(征求意见稿)》。这两个都是跟宗教相关的法律法规,引起了不少的讨论和关注。因为跟我们都相关,颁别的法,可能大家都不怎么关心,这两个是要了解的,不然犯法都不知道。
讨论当中,有声音认为“这是不是代表宗教形势更紧了呀?”另外,最近各地有一些消息传来,好像说都更紧了一些。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看,应该怎么办?下面说说我的想法,供大家参考。
二、依法引导与社会主义相适应,宗教中国化。
我觉得,这是国家依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和宗教中国化。这个大方向、大原则是一致的,没有改变。并不是说方向、路线改变了,不是的。它从来都是这么喊的。现在哪里变了呢?只是说,过去这么喊,但是没有做到;现在在大方向、大原则的情况下,力度加强了,落实到位了。
在这种情况下,原来一些灰色地带、模糊地带,或者说弹性空间,现在可能逐渐就会清晰,不会再说没人管,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现在是要规范化,要法制化。所以,宗教也没有法外之地,在网络上也没有法外之地。
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判断,从现在开始到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,宗教活动将会被严格限定在合法的宗教活动场所,包括网络,也是这样。没有批准是不行的。从来也是这么说的,现在不过落实到位了。这一点大家要认识。
三、之所以做这样法制化的规范要求,是执政党对基层政权稳固,甚至国家边疆稳固、国家安全、文化安全、意识形态安全、国际国内形势的综合判断。
它不是贸然出来的,大家要有认识。所以我个人认为,法律法规一旦落实,将会是个长期的政策。
四、这与执政党一贯的理念也是一致的。
五、它与我们中国两千年来的政教关系也是一脉相承,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和现实需要。
为什么这么说呢?
中国两千年从来都是政主教从,政(过去叫王权)为主流、主导,教为服从。不像欧洲,在文艺复兴之前教权控制王权,国王想要加冕,教皇若不同意,就没有资格做国王;后来才政教分离。
政治和宗教的关系,一种是“政教一体”,像有些伊斯兰国家,政权教权是一体的。还有一种是“政教分离”。政教分离是目前绝大多数社会的主流,包括中国的宪法也这么规定。其实中国的这种关系是“政主教从”,政为主,主流意识形态;教是服从的。这也是一种方式。
在中国,信仰宗教的,从来都是少众,没有成为多众,除了少数特别的时段。在我们两千年的传统当中,儒家文化成为统治阶级的主流文化,科举制度、考试、选拔人才、做官,包括乡绅宗庙,这一切系统成为主流。新中国建立之后,执政党意识形态占主流,这跟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一脉相承的,不要认为是什么新鲜事物,从来都是这样,历史也是如此。从历史传统来理解,就知道这肯定不是一个短时间的政策。
六、有限度的宗教信仰自由。
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,简单讲是有限度的宗教信仰自由。不是完全不自由,也不是完全自由,是有限度的宗教信仰自由。一定要认清这个形势。
就是说宗教活动要在宗教场所内,宗教场所以外不允许。如果宗教要在中国成为主流,很多人对宗教方面有些看法,这样观念的冲突就比较大。
这样的话,就各安其位,宗教在宗教场所之内,宗教场所之外就是世俗文化。彼此对此也不能说什么,有它的合理性吧,形势就这样。
新的《宗教事务条例》今年才开始落实,《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》还是征求意见稿,还没有发布。什么时候发布,国家肯定还要判断。这个大趋势我估计是这样的。一旦发布之后,肯定要落实,因为是个新的办法,要有个过程。所以,这一两年,跟我们原来的感觉比,就会更加趋紧。
七、近一两年会是风头,如钟摆,上移一点,下一大片,随人、地、时不同。
中国人做事就这样,国家又大,人口又多,上面政策的钟摆摆一点,下面就要摆一大片。随着地区、人事的不同,有的地方可能比较左,这个都有可能的。不只是宗教界这样,经济界也一样,文化界也一样,都是这样的,上面有一点摆动,底下摆动很大。这样,在各个地方会有些不同的声音。
比如有的地方,经济发达地区,比较开放地区,容忍度比较宽的地区,可能稍微宽容一些。有的地区,经济不发达,思想还很左,再碰到一个地方主政的有什么想法,还有地方的历史惯性,可能执行起来会比较偏激。
八、利弊不同立场,综合效应多年后。
那么,这样的改动到底好还是不好?是进步还是退步?是利还是弊?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。
比如有的人是宗教信徒,他觉得“对我们管制太多了。不好”,但有人站在另外一个角度,又说“就要管一管,不然的话就搞得不像话了。这样很好”。所以不同的声音肯定是有的。新的政策推行,大家有不同的立场,就有不同的声音,这很正常。
真正的效果,我个人觉得现在不要判断。我们讲综合效果,不是讲哪一方面,比如对整个社会、整个国家。从总体来看,它的综合效果要过五年、八年、十年,就是政策执行一段时间之后再来看,现在不好说。这是对形势的看法。
【应对】
有了新的宗教事务条例,包括互联网宗教服务管理办法要出台,我们又是佛弟子(或者外面说是佛教徒),我们应该怎么办呢?既然跟我们相关,肯定要有一个正确的应对,不要鲁莽行事,引起社会的动荡,自己又不愉快,那倒没必要。我这里说四点供大家参考。
◎ 第一、随顺大势,平和理性
不管怎么样,不管喜欢不喜欢,这是一个大的趋势,要随顺大势。按照佛法来讲,制定一个新的法规,一定是众生共业的结果,而且它还拿来讨论、公布。不光站在少数人的立场,它是众生共业,这种共业就是一个大的趋势,我们一定要随顺大势。当然,如果有少数人“我不想随顺,我就是想怎么做”,也可以,但是要准备承担后果。因为它是大的趋势,你非要这样做,自己心甘情愿承担,是你个人的发心和做法。总的来讲要随顺大势。
什么叫“平和理性”?就是很平顺、很和平地看待这件事。不要觉得天塌了,要理性看待。我前面讲的这些,也是帮助大家平和理性地看待,从历史、从国家制定政策考虑的角度来思维。
◎ 第二、安心念佛,随缘劝化
什么叫“安心”呢?我看有的人就不安心了,马上发表很多话,“现在国家发表白皮书了,正式承认我们佛教……”一听,这就没有政策,说明心里不安,很动荡。国家什么时候否定佛教了?另外,国家怎么会专门为佛教发一个白皮书,那都是哪年的老黄历了。这说明自己感到慌神,就贴这些东西,没有必要。
你念佛,没有谁会把你怎么样。这句佛号,即使拿钩子从喉咙里也掏不出来,对不对?还能把你念的这句佛号掏走吗?你就安安心心念佛。念佛人也不会上街杀人放火。不管怎么样,你念佛心里安定,对家庭、对社会、对邻里都有好的作用。但是,你不要把它搞得宗教化,底下我会说。安心念佛,没有问题的,放心大胆。
随缘劝化,怎么办呢?“我还想把念佛的好处跟我的家人、朋友分享,是不是就没有空间了呢?我又不能到寺院当和尚,我能不能在家度化?”可以的,随缘。“随缘”是什么意思?能做就做,不能做就不做。
佛弟子一定要知道,我们不是弘扬一个宗教,不是一定要把一个宗教让人信仰。佛法是人生的真理,是解脱,对方要是相信,愿意接受,我才跟他说;他不愿意,那跟他讲有什么用呢?
我们不是一定要怎么样,这是自觉自愿的事情。佛自己都说“我这个法一万年之后就灭了”,他没有说“我的法永远在世”,不是的。众生有这个善根,有这个福报,有这个需求,它才存在;没有这个善根,没有这个福报,没有这个需求了,自然就灭了。很平淡,很平静,如实地来说这件事情,所以要随缘劝化。
刚好念佛法门是易行道的法门,我们深自庆幸。如果修行圣道门,想想看,佛教跟基督教还不一样,基督教就一本《圣经》,容易得到,也容易印刷、流通;佛教有那么多法门,而且经典都是古文的,现代人看不懂,一定需要现代的法师来解释,现代的法师来解释一定要有新的注释,一定要印刷、流通,可是现在的印刷流通很不方便。净土宗易行的法门,即使没有这些——当然也不方便,但比较起来,还是可以把这句佛号念到底,念到底就能成佛。所以,念佛法门真是好。
以前书店佛教类的书还比较多,经典也好,大德解释的书也好,从现在开始可能会少一些。到出版社印刷宗教类的书,他们都怕事,不是说国家一定不让出,但是他们就是“算了,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麻烦多”。现在佛教内部流通要严格按照报批手续,有些地方可能也不那么方便。这样,我们接触法宝的机会就少了。所以还是安心念佛,随缘劝化。
◎ 第三、小心谨慎,低调从事
因为在风头上,大家都稳当一些,不要太张扬。我们本来在任何时候做事都应该这样,低调一些。尤其刚才讲的,宗教是小众,非主流,如果渲染得像是主流一样,显然也不恰当,这就过了。低调一些,让人众基本看不到。
◎ 第四、最重要的,淡化宗教,融入生活
1.法门之长,本非宗教
什么叫“淡化宗教”呢?这正是念佛法门的长处。佛法本来就不是宗教,它是生命的真理,它是生活的哲理,它是人生所必需。但是一旦变成宗教,就会引申很多问题。其实国家要管控的不是佛法,是宗教形式。
2.变成宗教,问题多多
宗教为什么有很多问题呢?比如宗教讲形式化,讲仪式感,讲仪规、讲排场、讲一些禁忌,这里面有很多的迷信,甚至滋生腐败,甚至它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,或者被社会不同的势力利用,这些问题都是会存在。因为宗教就是这样的,它有很多的问题。真理当然不可能被人利用,怎么可能呢?若真被人利用,当然自利利他,和谐社会,福乐人群,不可能制造动乱,因为是真理。
宗教有它有利的一面,但是也有它不足的一面。这些不足的方面当然需要管理,把不足的、不好的方面控制到最低,把好的方面发挥,尽量能跟社会和谐发展。所以,如果从宗教的角度来看,它是会有很多问题的,而且会衍生很多政治问题、社会问题。
3.正本清源,显佛本怀
这些事情变成宗教,问题就多了,所以要正本清源,要畅佛本怀。阿弥陀佛这句名号是给十方众生念的,谁都可以念,穿什么样的衣服都可以念。
将来我们和尚是不吃香的,你们居士很吃香。为什么呢?和尚一到小区,“哎!和尚来了,宗教活动”,马上举报。居士还想变成和尚,不叫扬长避短,叫扬短避长。
这句名号谁都可以念,一定要跟我们的生活打成一片;你不这样,国家的形势也不允许。不要搞得神神鬼鬼的。为什么有些地方要这样做?他要靠宗教化来抬升自己的身价,或者是给自己找一些光环。念佛法门根本不需要这样。
念佛法门首先是机深信,罪恶生死凡夫。如果弄这些东西,这些东西你也弄不来,弄了之后就怪得很;要把念佛法门的长处发挥出来,就是生活化,就是人生的必需,就是人生的真理。“我念佛,我到西方成佛”,即使全世界的人不知道,我悄悄成佛,也很好。
像秋天到了,一片树叶挂在树上,太阳照着它,很温暖。某一天晚上,月光高照之中,连一阵风都没有刮,它寿终正寝了,从树上“啪”地跳下来,呈一条弧线往地下一落,这叫“树叶涅槃”。希望我们往生的时候就这样。在一个月光明亮的晚上,全世界没有一个人知道,像一片树叶,一个弧线落地,到极乐净土,多好,多棒。
弄那么多事干什么?静悄悄地念佛,静悄悄地往生,静悄悄地成佛,这是闷声发大财,没人知道,这个最幸福。当然,有几位莲友来助念也是不错的。
4.一句佛号,不拘形式
我们念这句佛号,千万不要搞形式化。
5.平实普及,国人所喜
佛法在中国有非常深厚的基础,是因为它平实,普及化。不管是文化界、学术界,还是写书法的、绘画的,总之,人们对佛法是很有好感的。
中国有句话叫作“不看僧面看佛面”,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。佛,大家都很尊重,但是和尚未必尊重。
像现在很多大学教授、著名的学者都信佛,像他们那样的人,怎么来拜你做师父呢?是你的学问比他高吗?名望比他响吗?智慧比他大吗?年龄比他长吗?但是他拜佛可以。如果拜你一个小和尚,你文化没文化,学问没学问,佛法还没他研究得深,实在是有点为难他。所以,想靠宗教仪式感摄受这些人,没门。
宗教仪式只能摄受那些普通大众。所以,我们出家人一定要加强自己佛法上的造诣,加深对佛法的理解,提高我们的德行、修养。不然你要摄受这些人,不可能做到。
如果我们没有很高的德望,我们就念这句佛号,最起码不要拿大牌,拿大牌你拿不起来,还让人家看不起,既没有给佛增上面子,还让人家离你远一点。所以这个一定要注意。
中国人都能接受佛法的智慧和慈悲,而且很向往。像这部《心经》,多少人喜欢?还有《金刚经》《阿弥陀经》,不管信佛不信佛、有归依没归依。中国人信佛,未必要归依,很多人学佛就没归依。像写武侠小说的金庸,挺有名,你说他来学佛,他归依谁呀?不好归依。他就自己学。但你说他不信佛吗?他是信佛的。有很多这样的例子。
所以,人们愿意接受佛法,接受佛法的智慧,接受佛法的慈悲,接受佛法对人生的指导意义,但是未必接受宗教仪式化很强的一种宗教。如果变得宗教仪式化很强,让他来给你磕头,他就很为难了。但是,他在家里读佛法的东西,感到很喜悦,佛法让他的人生很快乐。
像金庸,他儿子十九岁就去世了,很年轻啊,在美国去世了,他自己简直就要丢掉半条命。然后看了很多宗教的书,不能解决他的问题;看了佛法,才解决了心中的苦闷。
你说这个谁不需要呢?谁不需要解决心中的苦闷?佛法能解决啊!他有这样的条件,有这样的智慧来学习,未必一定要靠和尚来给他介绍。
如果一定要搞强调等级森严的宗教仪式,可能他就不来了。这不代表中国人不喜欢佛法,他只是不喜欢这种压迫性的、等级很强的宗教仪式。
所以,佛法在中国可以讲有很深的基础,有很多的人群,但是要他们走到寺院里来,他们未必愿意。如果我们能展现佛法的慈悲,这就可以。不合情理的宗教仪式化越多,对佛法的慈悲光明障碍就越多。
我们希望佛法在这世间,用两句古诗来形容,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”,这要看我们的本事。尤其你们在家居士,比我们方便,在家人本来就是生活化,要融入生活,跟大家一致,那你就是“润物细无声”,周围的人不知不觉就给滋润了。在生活当中显示你内心的喜悦、微笑、灿烂和光明,别人看到说“你这个人怎么就笑得这么好看呢?”
现在的人,工作压力多么大!在银行工作,天天催存款;在保险公司工作,天天去拉保险,压力特别大。但是,你在那工作,钱虽然不多,微笑很多;财不多,但是幸福很多,谁都要向你取经。“某某人,你怎么过得有滋有味,有光有彩,很滋润,很幸福,你有何秘密呀?”问一次,问两次,问三次,悄悄在他旁边说,“告诉你,本人念南无阿弥陀佛”。
只要是鲜花,就会绽放它的香味;只要是鲜花,就会引来蜜蜂和蝴蝶。如果我们在生活当中能展现念佛的这种风采,展现念佛的喜悦和安心,人生的尊严、生命的芬芳就会到处传播。
所以,我们在世间要跟大众打成一片,就像刚才说的,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”,看我们各位的本领。佛教流传到世界,都很和平,不像其他宗教。
我们在世间弘法,这是我们的长处,无形当中能够度化我们的家人。首先自己要得到佛法的好处,你把一个概念给别人,别人是不会要的,你强迫别人接受,别人更反感,他们为什么要接受你的观念啊?但是把爱给别人,把关心、喜悦给别人,别人都接受。
所以,在家里我们不一定要做个宗教徒,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个有爱心的人,做一个喜悦、幸福、光明、灿烂的人。你做这样的人,别人会来问你“你怎么会成为这样?”“我怎么会成为这样,且听我慢慢道来……”这多好啊。所以,这些事情自自然然地要“润物细无声”。
6.居家之士,大有可为
在中国,出家人的地位并不高,在社会上没有人把出家人当“宝”,只能待在庙里是三宝,出来就是一根稻草。这一点我们做和尚的深有感悟。特别是现在的形势,出去就是一根稻草,“和尚!和尚怎么不住在庙里啊?跑到大街上干什么?”和尚都不能上大街了。“和尚怎么不住在山里面啊?跑到这里来了?”所以,这个宝不是那么好当的。那我们居家之士,没有这个顾虑,你就在家,大有可为。
做正常人。很多人学佛都学得不正常了,净土法门就要把你变成一个正常的佛弟子。不要搞得不正常,障碍了很多人学佛的信心。
宗教化跟宗教形式、宗教迷信、宗教禁忌、宗教等级、宗教权贵、宗教特权、宗教腐败相关,人家看见你,人家就离开你。还说弘扬佛法,哪里弘扬佛法?这样下去对佛法是没有好处的,对国家、对人民都没有好处。
真正的佛法,不可能不受欢迎。搞宗教就未必,人们未必需要宗教。佛法是没有缺陷的,我们干吗把没有缺陷的佛法搞成有缺陷的宗教呢?这么光明灿烂、跟生活完全打成一片的人人所需要的佛法,搞成那种少数人的怪怪的东西,让人家来提防你、远离你,或者把你供在那里,把你作为招牌,作为花瓶,作为一个手段使用。完全失去了佛法度众生的本质。这怎么大畅佛怀?怎么正本清源?所以,从这个角度讲,我觉得宗教化还是淡一点好。
7.小道场,小人群,小声音,小阵仗
搞大,资源也浪费,又不环保。若为了烘托自己的声势,没有必要。尤其是在家人,不一定要搞那么大,但是如果环境条件都允许,人家都很拥戴你,甩都甩不掉,那另当别论。
在家里,十几、二十来个人。搞个小播经机,声音放小一点,让它跟你一道念佛,“南无阿弥陀佛,南无阿弥陀佛,南无阿弥陀佛”,念佛机往那一放,念得又舒服,多好啊!小声音。小阵仗,不要招摇。这样谁来管你呢?多和谐。
我觉得大家都要注意一下,不要那么仪式化,不要宗教化。念佛本来不分士农工商、出家在家,方便随缘。居士就做居士,居家就是居家。居家念佛,念佛堂组不必学寺院、学和尚,不必用引罄、木鱼,不必穿海青、摆拜凳,不必学唱学仪规,甚至不方便的话也不必供设佛像。穿常服,坐端直舒适,随念佛机一声声念就好。其他都是形式,念佛才是内容。形式越少越好,念佛越纯越妙。搞太多花哨,反而不能突显实质。
8.宗教必须合法化,未合法必须去宗教化
如果你走宗教的路子,必须合法化。目前的宗教形势,我觉得如果有一定规模的活动,当地寺院有适当的念佛堂能容纳我们进去,我们尽量地靠近寺院,能合法化尽量合法化。作为宗教的路子,一定要合法化。
如果没有合法化,你必须去掉宗教化。你有没有合法的宗教场所?没有,那你就一定要去宗教,不然你就没有生存空间。
这两句话希望大家要记住。
有些寺院如果有念佛堂,我们能够去的就去。我觉得在目前的形势下,我们各地的念佛莲友可能跟当地的寺院关系还会融洽。
9.念佛操
另外,很多地方有人在做念佛操,念佛操是群众自发的活动,锻炼身体,老年活动,也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。
但根据目前形势,有的地方如果不允许跳,那就不跳;不允许人多跳,就人少跳;不允许在热闹场所跳,就在稍微僻静点的地方跳。大家也要随顺一下。当然也不要自己慌张,没有不让你跳,你就继续跳;哪天叫你不跳,你就不跳。这个事情就看情况吧。
【总结】
前面讲这么多,佛法的内容比较少,主要是讲我们在目前的形势下应该怎样配合有关的政策法律,然后自己安心,不要自己增加恐慌或者不安感。
只要我们心安了,对社会也是一个安定的因素。如果人心不安,社会肯定不安,这不光是为我们个人,也是为大家考虑。
继续阅读相关标签: 外道宗教、真俗圆融、积极利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