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:听说除了专修念佛之外,还要多行善事,积累三福,这样才能保证临死走得好,得善终,是这样吗?
净宗之声:
①
我想很多人对这个问题,答案都是肯定的。“行善积德,保证能好死”,这样的答案好像谁也挑不出毛病。但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呢?细微的地方是否就像说的那样,多做好事就能好死呢?
这里有很多讨论的空间,说几点供大家参考。
第一,我们作为罪业生死凡夫,最好不要抱这种奢求——“我死的时候一定要走得怎么好”,虽然这是人之常情,但是只要能往生,好死歹死都可以,都千恩万谢,千足万足。
这比较符合我们的身份及现实状况,而且不会到临终时觉得出现意外,因为什么都在预料之中,怎么死都是应该的,这样其心泰然。
第二,能不能好死,其实不必等待临终,也和善行没有必然的关系,主要看我们的心。
现在就反观我们的心,我们的心是否善软?如果这一念心够慈悲,够善,够柔软,那怎么死都是好死,绝对不会恶死。
如果我们这一念心不够善软,很僵硬,很刚强,很骄慢,很自以为是,很有自我的主张,很执著,这样的话,即使外表做了很多善功,恐怕也难如愿好死。
②
我们的心怎样才能善软呢?有两类人。
◇ 有一种是出于天真本然,他就是心性善软之辈。
他行善,也不知道自己在行善,他也没有看见别人不行善,更不会比较说“你看,我行善,他造恶”,他觉得自己这么做是应该的。
也就是一般讲的有点傻乎乎的那种。所谓“傻人有傻福”,特别指这种人,行善,但不知道自己在行善。
◇ 我们一般人缺乏这种天真本然的善软之心。
对我们来说要心地善软,就是“机法两种深信”,深信自己是罪恶之人,深信弥陀必然救度这样的罪人。有这两种深信,就是所谓“通身放下,彻底靠倒”。
“通身放下”,就是把自己所有杂七杂八的想法,这样做、那样做等等这一切都放下,这就是机深信。
“彻底靠倒”,是彻底靠倒阿弥陀佛,完全拜托,完全仰赖,完全任凭,管它好死歹死,这就是法深信。
我们可以从身体来比喻我们的心。比如一个人,你让他放松,身体放柔软,那一定是让他平躺着,彻底躺下就能彻底放松。所以,通身放下就能彻底靠倒。
如果还要站在那里摆一个pose,搞一个造型,而且长时间地保持这个造型,你说他怎么能放松呢?像照相一样,面对摄相机镜头,让你摆一个姿势,保持微笑的面容,每个人都觉得很紧张。
如果你一边念佛,一边在心中说“我死的时候一定要有好相,我盼望怎样怎样的好相”,你这样盼望十年,等于是摆了十年的pose。
虽然在行善,这颗心既不是出于天真本然,也不是出于机法深信,完全是出于自己的计较。这种计较、自我的小算盘就会漏于佛光之外。
在念佛之外,你看见自己还有行善的力量,这个过失是非常多的。是不是单念佛不够呢?是不是阿弥陀佛给你“必定往生”的保证还不够满意呢?所以,在这当中加了自己的想法、见解,还有额外的成分,没有完全任凭阿弥陀佛。
当然,只是这么一说,在实际情况当中,有人抱有这样的想法,也可以完全任凭阿弥陀佛的。他只是有这么一个想法而已,心里还是完全靠着佛。
这里指的是那种过于执著,说“一定要好相”等等;而且行善本来是我们应当做的,他加了一些伪造的成分,行善积德的目的就是为了求好死。
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记载,说善人行善,临终都走得好,这怎么理解呢?
刚才已经说过了,善人行善是能走得好。所谓“善人”,是出于天真本然,他不认为自己在行善,这样才能保证他临终自自然然走得好,因为他现在的心就很善软。
如果他抱有一个强烈的想法,“我就是为了死时走得好”,那这个善行就不够纯粹,而且这样就不能保证走得好了。
善人都有一点傻乎乎的,一般人是太聪明,太计较,比较太多,这样反而没有那种纯乎其纯的效果。
所以,行善修福都是应该的,但是不要和“一定要怎么走得好”联系起来。如果能做到天真本然,那是上等;做不到就归到机法两种深信,归到一向念佛,这样仍然是“通身放下,彻底靠倒”。
南无阿弥陀佛,供大家参考,谢谢。
继续阅读相关标签: 人天善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