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:从五重玄义看,三经除了名不同,其他都相同。所以释三经,是否不宜用“五重玄义”?
净宗之声:
“五重玄义”是天台所立的,就是解释经文的时候,先要把这五方面交代清楚——名、体、宗、用、相。
如果用这五重玄义来解读净土三经,有同有异。
我们主要是依据“同”的地方。
◎ 比如善导大师说“四十八愿中,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”“此经定散文中,唯标专念名号得生”;
◎ 《弥陀经》中,“一日七日,专念弥陀名号得生”;
◎ 昙鸾大师说“三经以佛名为经体”。
这些多就三经共同的特质来说明。
如果用五重玄义来解释,既有大同的方面,也有小异的方面。还是有差别,毕竟是三部。
◎ 比如《观经》就说“即以观佛三昧为宗,亦以念佛三昧为宗”。
◎ 那《阿弥陀经》呢?“正直舍方便,唯说念佛法”。
这就是宗不一样了。相也不一样。
《观经》以定散二善方便要门,导归一向专称之弘愿。
《阿弥陀经》正直舍方便,唯说念佛,十方诸佛证诚。
就是说这三部经的说相也有不同,当然它们的作用也有差别。
再者,看是谁来解释。
如果是昙鸾大师、善导大师,那他们当然有自己的释义风格,不必依天台的“五重玄义”,像《观经疏》就是“七门料简”。
但是《大经》《小经》,净土宗的传承祖师还没有传下来经典解释,如果我们后人要学习,也可以参考天台五重玄义——我们即使参考也参考不好;自己再别出新规,又不是我们智慧所能够达到的。
所以古来讲经,不是依天台教判,就是依华严释义方轨,总之是这两家。
继续阅读相关标签: 法义辨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