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六字释”中的“回向”是什么意思

问:善导大师的六字释,“言‘南无’者即是归命,亦是发愿回向之意”,对“回向”两个字想不通。念“南无阿弥陀佛”六个字不就直接到极乐世界去了吗?回向不是拐弯了吗?为什么不说“发愿直达”呢?

答:这个“回向”,不是你所理解的绕弯,而是指回自向佛,回秽土向净土。把在五欲六尘的心转过来,向往西方净土,那当然就是回向了;原来是靠自己,现在回转自力的妄想颠倒心,而归命阿弥陀佛,不就向着佛了吗?这就是“回自向佛,回秽土向净土”。

“言‘南无’者,即是归命,亦是发愿回向之意”,“即是”和“亦是”是不一样的。“即是”就是当体的、本来的、根本的,是第一念;“亦是”就是“也是”,是附带的,是第二念的,是延伸、展发出来的。我们“南无”归命,“南无”本来的意思,第一念就是归命阿弥陀佛,接下来才有第二念,说“我归命阿弥陀佛,是为了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是向这个方向去的”,所以不要搞错。如果说成“‘南无’即是发愿回向,亦是归命”,那就颠倒了。

我想就下品下生来说明。下品下生这个人,临终时死苦来逼,地狱的火都烧来了,那么紧张,我们想一想,他是发愿回向放第一吗?在那个状态下,他第一个求什么?求有人救命啊!至于说救到哪里去,他就来不及考虑了。就像掉到河里马上就要淹死了,他第一个念头只要有人来救就行,到底救到船上还是救到岸上,救到小船上还是救到大船上,就想不到了。

所以,“南无”的第一念就是归命,然后才浮出第二念。归命是内心最深层次的,甚至连归命到哪里都没展现出来,“我是要到什么样的净土”,那就落为第二念。一般人会强调“我是要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”,但是这可能有问题,因为他是靠第六意识的思维,“我要往生极乐”,并没有发起归命的心。嘴上说“我发愿回向”,内心没有归命,次序就颠倒了。而下品下生的人,决定不会颠倒次序,他一定是首先归命。

所以,善导大师讲两种深信,先把你打死,然后才有归命。你归命后,即使你不知道要往生什么地方,你也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这样一想,就会觉得善导大师这么解释,真的是非常深邃,非常细微,“即是”和“亦是”,归命和发愿回向,第一念和第二念,是不可以颠倒的。

那对我们现身的修行人,应该怎么样?应该归命,这是第一念。净土宗的宗旨,第一句就说“信受弥陀救度”,这就是第一念。这一念,超情离见,不带心思语言,是以整个生命来说话,整个生命投向阿弥陀佛。就像房子着了火,要出去,是门是窗、哪个方向,根本就不管,跳出去就好。

很多人讲“我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”,但是心中如果没发起归命的话,多数只是口头上的,落在第二念中;每天晚上念发愿文,也不够。要发起归命的心,就要有无常观,无常感、罪恶感要深;如果认为“我是个善人,很会修行,即使不往生,做人也没有问题”,这样还有归命的心吗?如果没有归命的心,发愿回向就不真实。所以在三心门当中,发愿回向是写在后面的,“一者至诚心,二者深心,三者回向发愿心”。至诚心、深心其实就是归命的心,归命岂能不真诚?归命又岂能不深呢!有这样归命的心,“决定真实心中回向愿”,就决定往生。如果没有至诚心和深心,口上说说,念个发愿文,“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”,这不是真实的,往生不定。

所以,九品行回向往生,是以三心真实回向;如果不真实,善导大师说:“欲回此杂毒之行求生彼佛净土者,此必不可也。”为什么?因为没有归命。没有归命,生命就没有融入到弥陀的生命当中;没有归入弥陀生命大海,你的生命就不能被净化,那么你的“杂毒之善”仍然是你自己的东西。就像柳宗元所写的《东海若》,一个瓠,塞住孔,里面装着粪,丢到大海里,外表看起来很清净,那不管用啊!必须把塞打开,倒干净。归命就是这个意思。

继续阅读相关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