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观经》“三心”如何理解

问:有人说,《观经》的“三心”,“至诚心”应该理解为“一念不生是为诚”,“深心”是清净平等觉心,“回向发愿心”是发和阿弥陀佛一样的四十八愿,不然不能和阿弥陀佛感通。

答:这种解释当然是错误的,完全错误。

第一,它不合易行道

净土法门,龙树菩萨判为易行道。像这样的解释非常难,谁能做得到呢?“一念不生是为诚”,首先至诚心就倒了。深心就要清净平等觉心,这个“觉”不是一般的觉,是平等觉,清净平等觉心完全是佛的境界,凡夫怎么做得到呢?回向发愿心是跟阿弥陀佛一样发四十八愿,就更做不到了。

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的时候,至少是大菩萨的身份(或说古佛再来),发四十八愿叫作“超发无上殊胜之愿”,发愿逾诸佛,是超越三世诸佛菩萨的大悲愿。三世诸佛菩萨都发不起的愿,都没有发这样的愿,让我们凡夫自己去发,显然完全是悖谬。论身份,我们是地狱种子、造业凡夫,阿弥陀佛至少是八地菩萨。阿弥陀佛五劫思惟所发的誓愿,连三世诸佛都不能相比,让我们凡夫发这样的愿,怎么可能?

法藏比丘发完愿后,在世自在王佛前说出他的誓愿,接下来怎么样?“应时普地六种震动,天雨妙华以散其上,自然音乐空中赞言:‘决定必成无上正觉!”发的愿殷重,真实,恳切,这才是发大愿。我们说“发跟佛一样的四十八愿”,这是吹牛,发愿不是吹大牛。我们发的愿有五劫思惟吗?不要说五劫思惟,有没有五天思惟都不知道。我们是什么身份?染污、颠倒凡夫,就是想五十年,想五个大劫都没有用,就像在黑暗的房间里,即使摸索一千年,两眼仍然茫然一片黑暗,有什么用?不要说我们连五天思惟都没有,即使有,也没有用,我们无量劫来在干什么?都在轮转当中。我们发愿,虚空有声音给我们证明吗?有天雨妙华吗?有大地六种震动吗?有佛授记决定可以成无上正觉吗?

佛发愿,我们怎么跟佛相应?比如说科学家发愿登月球,科学家有这种技术、能力,然后发了这样的愿,造出了登月飞船。如果我们想到月球上去,登上飞船就好了。我们也来发愿,要发明一个登月飞船,那要到什么时候?能做得吗?这不是我们能做的事情。这不过是举世间的一个譬喻,何况阿弥陀佛发愿是要建立一个极乐世界,然后救度十方众生去往生。所以,不要说大话,跟我们的心境不相应。

当然,我们虽然不能达到这样究竟的目标,在凡夫位,也鼓励大家心量要广大,就是模仿着、学着去发愿,不是我们真的能发得起这个愿。就像我们模拟开飞机,有一个模拟驾驶舱,很安全,感觉云、山、高度、速度像真的一样,但这是个模拟,不要以为自己已经飞上天了,其实完全不在天上,还在地上。我们发愿,即使像一些高僧大德那样发得非常真诚了,其实还在模拟阶段,除非证悟无生法忍。所谓菩提心愿,是尽虚空遍法界的,“尽未来际,虚空有尽,我愿无穷”,我们可以这样念,也可以这样去想象,但这完全不是我们的现量、境界,这决定要证无生法忍才依稀可见,还不是完全体证。所以,把这么高难度大菩萨的境界,作为凡夫行持的条件,完全是堵住了众生往生极乐净土的大门。

所以,这种以易行道翻为难行道,以横超法作竖出之用,以圣道自力难行的教法来解释净土他力易行的教法,是完全错误的。为什么要这样明确破斥?因为如果不这样破斥,会误害众生,所以一定要说明白。

第二,不合弥陀的本愿

《观经》所说的“至诚心、深心、回向发愿心”,一定和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意思是一样的,善导大师解释得非常好,就是“至心信乐,欲生我国”。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救度众生,我们只要真的愿意去往生,这样就具足三心。

“至诚心”就是第十八愿里所讲的“至心”,也就是真实心,深深地欢喜信乐,信顺不疑,乐意、愿意去往生,这就可以。“深心”,善导大师解释为两种深信,第十八愿说“信乐”。“回向发愿心”,第十八愿说“欲生我国”,意思一模一样。佛在彼岸呼唤我们“你要来往生”,我们怎么相应?“好,我愿意去往生”,就可以了。佛呼唤我们去往生,我们答应,这就是相应,相应了也就感通了,不然怎么叫感通呢?所以第二点,他这种解释不合弥陀的本愿。

第三,不合凡夫的根机

善导大师解释《观经》,本来就是为凡夫所说。刚才解释韦提希夫人身份也说得很清楚,“汝是凡夫,心想羸劣”,佛在世时的韦提希夫人都不能发起大的志愿,我们一般的人如何发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?所以是不合凡夫的根机。

第四,也不符合佛法所讲的道理

佛讲法契理契机,对什么样的人讲什么样的法。为上根利智的人就讲“发菩提心,修诸功德”;为我们这样的下劣凡夫,那就说三心十念,“至心信乐,欲生我国,乃至十念”,这就可以了。

所以,对于三心的解释,我们唯以弥陀化身善导大师的解释为标准,其他解释跟善导大师不一样的,通通弃而不依。这是原则。

继续阅读相关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