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:我修学净土法门,可否参加藏传净土班?他们讲到“往生四因”。
答:这倒是一个问题,我想先建议,建议你不必参加藏传净土班。我们学哪一个法门,一定要找正确的传承、正确的指导,这样就不会有矛盾的心结,也不会受干扰,不会“杂缘乱动失正念”。其实,我们有专门的书一百多种,可以向流通处索请,也够看的了。这样的话,学习起来就很有次第,可以到弘愿寺网站了解一下。
下面就这个问题,我想多说几句。
首先我想说明,藏传佛教有很多殊胜之处,值得我们尊重;问题当中所说的“往生四因”,也都有经典的依据,它所依据的是《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经》。藏地的很多大德,对净土法门也都很提倡和推崇,藏传佛教在汉地也比较流行。尤其是汉地的净土法缘更胜,藏地的很多大德法师,也都弘扬净土法门,但他们所弘扬的净土法门,也都是依他们藏传佛教的净土法来说的,因为他们对汉地的净土法门,特别是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的严格传承、完整的系统理论,他们还是比较陌生的,当然也就显得比较外行一些,还不够了解,只能就藏传净土法来弘扬。所以从这一点来说,对净土的普及和推广,也都有好处。也是他们到了汉地之后,随顺汉地净土法的一个机缘,这一点值得赞叹。
不过还是要说明,藏传佛法的不共之处,也就是别人没有、超过人家的地方,不在净土,而在藏密,藏传佛教的不共在于密。如果修密法,汉地肯定是赶不上藏地的。中国八大宗派,每一个宗派都有它不共的殊胜之处。比如禅宗,它的不共之处在于参禅开悟,如果要学禅的话,那就一定要找一位禅宗的善知识,比如开悟的禅师,请他来指导你,总比找一位净土的人来讲禅要强,也比找学密宗的人讲禅要强。如果是要学密,那当然是要到藏地,找一位密宗修行特别有成就的上师来作指导,肯定比找一位禅师要强,比找我要强。即使我看了很多藏密的书,但我毕竟不是专门学密的,而且也不以此为宗,那么找我就不如找一位学藏密的人。
所以,这个藏传净土班,如果我也开一个净土藏密班,那么要是学密的话,是找我好呢,还是找密宗的上师好呢?肯定是找上师比较好,我也不会让你来找我,肯定会推荐你到上师那里去,因为你是要学密。那么如果想要学净土,却参加了藏传净土班,那就不如参加净土宗的法义学习班了,这个道理很明显,希望你能清楚。
所以,修学的人,要择其不共的优胜之处。学戒律,当然要找一个专门学戒律的道场,因为它是专业的,专业才能出精品,专业才能出质量。藏传净土法和净土宗来比,还是有不足之处,它的优势不在这个方面。
第一,有立宗和不立宗的区别。藏传净土不是净土宗,它不以净土立宗,话说起来可能比较长,它是以密来立宗的。所谓宗,就是“万变不离其宗”,也就是说,不管讲什么法门,最后都会归到自己的宗旨,以自己的宗旨、方向、立场、角度来判断一切法,这才叫宗。好像观察一栋房子,有的人从正面看,看到门和窗;有的人从侧面看,就会看到山墙;有的人从后面看,看到的是后窗;有的人从天上看,看到的是俯视图:所看到的面向是不一样的。每个人不能改变自己的立场,如果站正面,却去讲反面,就讲不清楚了,所以说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”,这就要看站在哪一个角度。作为密宗,无论怎么看,都会站在密宗的立场来看;作为天台宗,无论怎么看,都会站在天台宗的立场。所以,天台宗判净土,有四土往生:凡圣同居土,方便有余土,实报庄严土,常寂光土。站在净土宗的角度,是不承认这个的。所以,宗不一样,所显示的优点和长处就不一样。藏传佛教是以密来立宗,不以净土立宗,这是本质的差别。
第二,有专和不专的区别。既然不以净土立宗,讲净土就不专业,因为不知道净土的宗旨,是附带性的。来到汉地,因为汉地都学净土,所以也讲藏传净土法,但却是不专业的,不是专门弘扬净土的。善导大师哪里讲过密法?哪里讲过禅法?他就专门弘扬净土。专和不专,有着极大的差别。像我们在世间做事情,就是要看专业不专业,专业才能做出好的质量。比如建房子就需要泥瓦匠,我们自己可能也能做,可是能像人家做得那样高质量吗?也许自己也可以用个滚筒把墙刷白,但毕竟不是专业的,相差就太远了。所以有专业和不专业的区别。
第三,有纯和不纯的区别。因为不专,所以也就不纯。所以,藏传净土,或者天台净土,或者华严净土,或者禅宗净土,这些都不是纯粹的净土。善导大师的思想,是纯而又纯,专而又专,这才是纯粹的净土教,这是不一样的。
第四,密宗来弘扬净土,它是按照一般的密法来讲,因为它是以密法立宗,所谓“万变不离其宗”,终要归到它的立场。另外,它也是站在一般大乘佛教的立场来解释净土,总而言之,它不可能离开菩提心、积功累德等等,这是自然的,所以讲到“四因”,下面我们会分析。净土宗跟它是完全不一样的,我们完全站在净土特别教门。佛的一代大乘教法,分为难行道和易行道,圣道门和净土门,这是有严格的师承和判教关系的;密宗当中就没有这些。比如说密宗的净土法,虽然也很殊胜,我也看过麦彭仁波切的《净土教言》,有些话讲得挺好,但是跟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比,那还是差得太多了,可以讲不可同日而语。比如密宗里边就没有《观经》,《观经》在藏传佛教里是没有翻译的,而善导大师正是以《观经》来建立净土教门,细判要门和弘愿,这个怎么能比呢?从经典的来源上就有所不足了,是先天不足。再比如说,密宗当中没有关于净土的分判,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,就传承了龙树菩萨的难易二道判、昙鸾大师的自他二力判、道绰大师的圣净二门判,还有善导大师自己的要弘二门判、正杂二行判,系统非常完整,体系非常的完备。藏传净土法,就是薄薄的小册子,因为它是附带说净土,没有依此立宗,没有完整、系统的认识,没有发展和展开,只是附带讲到,教行都不完备,从理论到实践,和汉地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是不能相比的,善导大师本身就有五部九卷宏伟的著作,这怎么能比呢?
接下来分析一下“四因”。“四因”,出自《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经》,说到往生净土有四点:
第一,明观福田。要屡屡观想如来的身相,这是一因。阿弥陀佛是我们的福田对象,明观就是观想,以我们来讲,就是观想念佛。
第二,积资净障。积累资粮,净除障碍。积累众多无边的善根,这是内因。
以上就是《观经》“十三定观”和“三福”,定善散善的修行。观想如来众相,属于定善;积累众多善根,属于散善。如善导大师所讲,属于要门,很典型的。
第三,发菩萨心。这也是通途大乘特别强调的。
第四,发清净愿。为了往生彼净土而发愿回向。
这就是“四因”。当然,这都讲得很好。这“四因”如果以麦彭仁波切的《净土教言》,可以归纳为“二因”,就是念佛和愿生,这样就更加简略一点。如果以善导大师的教门来判这“四因”,显然是属于要门的,就是以定善、散善回向发愿求往生。发菩提心,也是定善散善的安心起行,也归纳在定善散善当中。最后“回斯二行,求愿往生”,也就是为往生彼净土,发愿回向。这是典型的要门。
要门往生是不定的,如果修得好,发起“三心”——至诚心、深心、回向发愿心,就可以往生;如果“三心”不具足,往生就不定。
所以,藏传净土当中讲的“四因”,和善导大师讲的要门是一致的。可是,善导大师的思想在要门之外,别有弘愿,完全仰凭阿弥陀佛的愿力,“众生称念,必得往生”,这就是藏传净土教所没有的,就没有说到这个地方。
不论藏传净土教还是天台净土教、华严净土教、禅门净土教,都没有说到弘愿。弘愿,才是净土宗立宗的根本,净土宗特殊、超越、不共之处,就在于弘愿——“望佛本愿,意在众生,一向专称弥陀佛名”,这正是净土宗的殊胜之处,这是别宗别派所没有看到的。如果以为别宗别派的净土教理超过善导大师所讲的,那就是没有择法眼,以低的来判断高的,“你看这里讲‘四因’,你们只讲念佛!”不是这样的。因为“四因”归总于善导大师所讲“上来虽说定散二门之益”,定善——观想,散善——积累众多善根福德、发菩提心、回向求愿往生等等,到最后要归入一向专念,这样“宗”才能完整建立。关于这些,说起来就会有大段的理论,我们整个的教法、法本,也都是在说这个理论,凸显净土教门的不共超胜之处。
所以结论,如果要学习净土教法,我劝还是依善导大师的净土宗来学习,有几个理由:
第一,它是以净土来立宗的。以净土立宗,那就不一样,是以此为核心,它的标准、骨干、宗旨,都在于净土,这是不一样的,有系统的理论。建立宗派不是小事情,必须要对一代圣教进行完整的梳理,然后有系统的判释,有系统框架,最后这一宗才能建立起来。任何一宗的学习,如果深入了解,都会知道宗派建立不是小事情。比如密宗的建立也不是小事情,修密必须要有严格的传承才可以;天台宗也都有完整的教学理论。所以,学天台就依天台来学习就很好了,学密就要依密宗来学,学净土就要依净土宗来学。
第二,专业。刚才讲过了。
第三,纯粹。
第四,体系性。
第五,有明确的师承关系。从龙树菩萨的《易行品》到天亲菩萨的《往生论》,到昙鸾大师的《往生论注》,到道绰大师的《安乐集》,到善导大师的五部九卷,传承特别明确。藏传佛教特别讲究传承,讲究师承,这是它的一个优点,非常好。学藏传要有传承,学净土也是要有传承的。藏传佛教当中,虽然也有善知识讲净土,但毕竟是零碎的,附带的,是不专业的,没有严格、系统的判教理论。
第六,如果依善导大师的判教理论,完全可以涵盖藏传净土教,可以统摄在内,而藏传净土无法涵盖善导大师的净土宗。为什么?这就是立宗不同,判教不同。比如善导大师的要弘二门判,刚才我们分析“四因”属于要门,定善散善已经包括无余了;可是弘愿呢?藏传净土就没有涉及到,所以它还不够完整。当然,原来学密的人,可以通过这个方便转向净土。
问:我念佛半年,参加藏传佛教净土班,每天功课佛号五千遍,《百字明》早晚二十一遍,加上《心经》。上师说三年要完成六百万遍佛号,《百字明》和《心经》是消业障的。目前弟子早上5点半醒来,起床前就完成《百字明》,佛号是有空就念。晚课基本在佛堂完成,然后回向并且参加每日放生,但是感觉还是烦恼深重,也没有殊胜的梦境。看到《念佛感应录》的事迹,很多莲友短时间就有感应,自己难免更加着急,不免会影响信心,对往生心持疑虑。不知是业障深重,还是念佛方法不对?
答:上师所说的三年六百万遍佛号,这位上师还是非常关心你念佛的,一年两百万遍,这个数字还是可以的。
藏传佛教比较注重传承,总的来讲是优点。另一方面,好像不够融通(倒不是说所有的大德都这样),用《百字明》和《心经》来消业障,再加上念佛号——念佛号不就能消业障了吗?也许这位上师,他的传承上师就这么教的。到汉地来,我觉得通通念佛就好,当然也看你的信心。
汉传佛教比较讲融通,教理的灵动性比较大,这当然有创新的地方,但也有不足的地方,就是传承不太讲究。很多人学习,自己想一套,这样不好。比较起来,藏传佛教的规矩强一些,这是汉传佛教需要学习的地方。但是融通和创新性这一方面,汉传佛教有优势。
看来《百字明》你看得比较重。如果以专修念佛来说,佛号是更重要的,这是主修、正定业,其他的是调剂性的。
关于你的问题,我想两个都有。我们都是业障深重。另外,不必看到人家有感应就着急,因为根机不同。感应之事,要出于自然。种子在地里埋着,即使是同一天播的种,发芽也有早有晚;一颗树上的果子,有的熟了,有的没熟,自自然然就好了。念佛方法,就是要专;像你这种情况,显得信心还有方法(专)稍微欠了点。
继续阅读相关标签: 正行杂行、藏传佛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