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光大师没有能力承接善导法脉吗

问:法师曾说,我们能遇到善导大师的思想,大约是一百年前,《往生论注》《观经疏》这些法脉著作才传到中国来,虽然传回中国,但一百年来研究弘扬仍乏其人,这是因为历史的大环境、大因缘没有成熟,另外是弘扬这个法门的导师还没出现,也是众生的善根福德没有培足。读到这个地方就不理解了,难道印光大师也没有能力弘扬这个法门吗?

答:我们说话往往不能那么周全,听者理解起来可能也比较单线。如果就这个问题回答,印光大师当然具备这个能力,也绝对有这个德行,同时印光大师也提倡这个法门。只是说弘扬这个法门的大环境、大因缘还没有到。就像春天小草发芽,第一棵草虽然发芽了,但那个时候还是白雪皑皑,大部分草都没有发芽,就很难讲春天已经到了。大环境没有到,这个时候来弘扬就显得比较突然,很突兀。

每一位祖师的出现都有他的使命,就像菩萨应世,使命不同。使命是做这件事的,不能说他没有能力做别的事。比如有的人很能干,既可以做会计,也可以做其他部门的领导,但是他目前在这个岗位上,那他就做这件事情,这是因缘所决定的。印光大师那个时代,佛法各宗各派都比较衰微。印光大师主要是导博归专,导诸宗归净土,这是他老人家最主要、也是承接着历史脉络的职责使命所在。莲池大师、蕅益大师等祖师也一样,导诸宗归净土。

即使这样,在那个时代,印光大师专弘净土、专倡念佛,也有些人不满意、有意见,这都是众生的知见问题。如果在那个时代,专门弘扬善导大师一系思想,我想这不是印光大师的风格,也不是那个时代所适宜的,时间点还没有到。

印光大师本人学问广博,从儒入佛,到佛门后其实也是个通家。他专弘净土、专弘念佛,他的立场是较多地维护传统观念,而倾向于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。在那个时代,印光大师这样的根器,担负着他这样的使命,是非常适宜的,也是非常恰当的。

比如印光大师也经常引用“四土往生”,我们不能想象印光大师专门提出善导大师的“凡夫入报”。前面已经讲了那么多,总要有一个顺接,就像车转弯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大的空间。从通途色彩的净土法门转到善导大师的专宗净土,这个弯转得比较大,这个时候一定要宽缓地转弯。而印光大师正是起了非常好的宽缓转弯的作用,只有他这样的祖师,这种级别、这种德行的人,才可以把握这个历史因缘,能够起到宽缓转弯、顺势导入的作用。

所以,我们现在学这个法门,是沾了印光大师很大的恩泽。正因为印光大师前面做了很大的铺垫,功劳、功德、恩德都非常大,我们才可以这样。我本人也非常感恩,不然的话,这个任务还得有人去完成。

《净土宗教章》其实是一个宗门确立的概念,和印光大师所完成的任务又不一样。印光大师是诸宗导入净土门,《净土宗教章》是在净土门之内突出善导大师,把净土宗宗门的观念突出出来。这都是互相衔接的。

又像昙鸾大师,智慧慈悲都是顶级的,他完全够资格开宗立派,但是就净土宗开宗立教的祖师,一般还是说善导大师。这是时间点的问题,不能说“那昙鸾大师不够资格吗?他的《往生论注》不好吗?”《往生论注》是承接印度龙树、天亲,继而到中国,开显阿弥陀佛本愿力这个净土教法的根本理论基础。他完全够资格,但是毕竟时代特点到善导大师时才完全成熟,集其大成。

所以,要这样理解,不是褒扬一个就贬低另一个,是各有位置,各有使命,各有贡献。

继续阅读相关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