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离开团体在外说风凉话如何应对

问:原来团队当中一些人,后来离开团体到了外面,对原来的老团体说一些风言风语,我们应该怎么来应对?

净宗之声:

这个情况是普遍存在的。不管是佛门,还是世间,团体大了,不可能从一开始到最后所有的人都不离开。

其实在这过程当中,有的人走了,有的人来了,有的老关系的也走了;特别是在佛门当中,这固然是令人遗憾和伤感的事情,但是普遍存在,这也是一个团体发展、吐故纳新的自然过程。

所以,我想总的要这么看:这些人离开,大约有两个原因,第一就是理念不合,第二就是人事纠纷。

理念不合,肯定待不到一起,“道不同,不相为谋”“信不同,不能同负一轭”。即使这样离开,鉴于以前在一起的缘分、情面,最好不要撕破脸,彼此都有一个大度、宽怀的心量。

从人事纠纷来讲,这个也是难免的。理念上大家一致,能够赞同;可是,对一些事情的做法感到不爽,或者觉得某一方面利益没有兼顾到,觉得“团体不平等,领导人对我不怎么公正”。总之,起一些烦恼,就离开了。

我觉得理念不合,分开为妙;人事纠纷,如果能够语言疏导,安慰,沟通协调,就尽量去做。

只不过在这方面往往沟通成本特别高,有时候你忙不过来,兼顾不到,也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。

就佛门团体来说,往往这两件都会混合在一起,纠缠在一块儿。所以,它最后会形成一种格局:理念一致的人毕竟会在一起,理念高度一致的人会形成一种核心;然后依次来讲,理念稍微淡一点的,在周围也会形成一种坚固的外护;理念真不相应的,当然就脱离了。

所以,作为一个团体的领导人,最重要的是要以法为主,辅以人情的温暖。

如果这位领导人也在那里搞人情,来的人矛盾就会比较多;领导人以法为主的话,来的人也能体谅这份心。所以,大家都是以法相聚。

作为领导人是比较累的,而且往往没有人能够体谅。因为作为具体的成员,他的立场、眼界、责任和担当,还有觉悟,都不可能跟领导人相比。他如果能够做到这样,他就成为领导人了。

所以,领导人要有心量。

比如已经出去的人,不管他说什么,一定要有忍耐力。想到“他在我这里,我没有照应好他,心情上、事务上,没有让他十分满意,所以他多少带点牢骚情绪离开了”。

所以,什么话也别说,不管对方说什么,都不回应;而且,心里对对方抱着一个开放的心态。总体理念上还是一样的,从根本来讲,还是一家人。

而且作为领导人,有时候他的那些话没办法说明。

比如底下有人反映什么事,因为有不同的立场,要是说多了,可能会惹出更多的是非。所以,他也只能听到耳朵里面,就吞到肚里,找不到人去诉说。好在佛知道,自己也在成长,心量在扩大。领导人的位置就是给底下人挑的——这么挑,那么挑,因为你发了菩提心嘛,人家还没有向我们要头目脑髓,这就很好了。

我们每一个人,确确实实是一个罪恶凡夫,很难把一些人情、事物照应得非常周到。

这一点点不成熟的意见,供各地念佛堂,有共同经历的,作参考吧。可能大家的心得比我更好。

虽说离开了团体,但在外面表现,各有不同,大约可以分为六类:

◎ 第一,就是在外游走不定,也就是还没有下定决心离开,但是由于某种因缘而离开。

所以,对旧有的团体还抱着一份感情,甚至也保持一些民间的联系,也关注这个团体的讯息。那么这样的人,基本来说,属于身体虽然离开,心还系在这个团体。

所以,只要有适当的机缘,或者给他伸一个橄榄枝,或者给他某种解释、沟通,化去前嫌,那么他就有可能再回到原有的团体,这当然皆大欢喜。

◎ 第二类人,就是离开团体,虽然离开,但是也不说原来团体的是非长短,仍然对过去的信仰、过去的一些经历抱有感情和尊重,甚至也会悄悄地维护原来团体的利益和声誉。这样的人,也可以说具有君子之风。

◎ 第三种人,离开了团体,他也不说团体是非,但是也不再来往,也不维护原来的团体了,从此好像销声匿迹。

这类人也是比较有涵养的,属于自尊自重的人。毕竟在这个团体待了相当长的时间,付出了感情、心血,如果否定的话,等于把自己的过去给否定了。

◎ 第四种人,离开团体,总是有某种因缘。所以难免有一些过节,或者有烦恼需要消化,需要释放,因此出去后难免就会说一些风言风语。

但是说过一阵也就算了,不会整天纠缠。大多数人都这样,从人情来讲是可以原谅的。

◎ 第五种人,出去以后就感到愤愤不平,可能受伤害比较重,所以对旧有的团体一直抱有批评的态度。

◎ 当然,最后一种,那就更加激烈了。也因为过去可能在旧有的团体当中抱有的热情特别地深,所以失望也特别地深,爱得深也就恨得深,没办法排遣,很可能就会倒戈,专门对着干。这个是少数极端,但也有。

其实后面这两种,对自己伤害比较深,对团体、对大众都伤害比较深,而且个人的自尊自重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。

作为老的团体,尤其是领导人,对于这种状况,一律不要加以回应和批评。

就是任他在外面说什么,一律不要回应、批评,一律抱持忍耐和包容,一律要念他的好处,所谓“念及旧情”。也应该在心中永远保留他的位置,毕竟在这个团体里面待过,有这份因缘。

当然也是抱着随时开放、欢迎,任何机缘回归团体的这样一个心态。我觉得还要抱持一个道歉和爱心的心态。

总之,是我们福慧不够,德行不够,能力不够,圆融周到不够,没有很好地照顾每一个人,所以让他对这个团体由热心变为失望,最后出走。

不过,虽然抱有这样的心,也未必能够在现实当中就能够做得如何圆满周到,那怎么办呢?最后一步退路,就是往生净土之后,还总债。多有遗憾,多有抱歉,成佛、成无生法忍菩萨,就能够通通解决。这也是自我尊重,并尊重对方的一种心态吧。

南无阿弥陀佛。

继续阅读相关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