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知二河白道喻中“一心正念直来”是说专念?

问:善导大师“二河白道喻”说,“汝一心正念直来,我能护汝”,善导大师是在解释哪一段经文的时候,说阿弥陀佛能够保护我们平安无事度过二河?

还有,大师说的“正念直来”,以大师的净土思想也是在讲“专”,但我们要是详细地理解,从哪里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来这里讲的“正念”,不是一般所听到的自力的“正念”?

大师是否在其他法语中进一步说明他在这里所提到的是指“专”的正念?

净宗之声:

能够理解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的特质是在于“专”,可以讲是把握到了要点。

善导大师的“二河白道喻”,是在解释《观经》上品上生说到至诚心、深心、回向发愿心的时候举了这个譬喻。

所以,“二河白道喻”就是解释《观经》三心的,我们看《观经疏》就非常清楚明了了。

那么,怎么知道这里说的“汝一心正念直来,我能护汝”,是讲专修念佛呢?

我们要明白善导大师是以《大经》无量寿佛的本愿来解释《观经》的,所以在《玄义分》一开头就说了,“言‘弘愿’者,如《大经》说: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,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”。

这里的“三心文”正是要显露阿弥陀佛弘愿的意趣。所以,弥陀本愿弘广无边,唯依念佛广度十方众生,那么这里自然也是讲“专”。

以经文来说,“至诚心”就是《大经》第十八愿里讲的“至心”;“深心”就是第十八愿里讲的“信乐”之心,善导大师解释“深心”为“深信之心”,开发为两种深信——信机与信法;“回向发愿心”就是第十八愿里讲的“欲生”之心——“欲生我国”。

所以,《观经》的“三心”和《大经》当中的“至心、信乐、欲生”,这是对应的关系。由此可知,《大经》本愿是在讲专修念佛。

《观经》的“三心”是引导归入专修念佛,那么解释这“三心”的“二河白道喻”,当然也是在说明专修念佛。

另外,从这一段文以及“二河白道喻”的比喻,就能清楚地知道他是讲“专”。

比如文义说“汝一心正念直来”,“一心”就是专的意思;如果杂了,有二有三,就不是一,当然就谈不上一心。“一”和“专”是一样的,所以叫“专一”。

再说,这个正念的“正”,也是讲专。怎么知道呢?

因为善导大师说五种正行,五正行如果展开解释,“一心专读诵此《观经》《弥陀经》《无量寿经》等”,每一条都说“一心专”,所以很明显地知道这个“正”也有专的意思,这里的“正念”,其实就是“专念”。

再来,“二河白道喻”这一条白道,善导大师解释说是“愿力之白道”。

接下来《观经疏》是这么说的:“仰蒙释迦发遣,指向西方,又藉弥陀悲心招唤,今信顺二尊之意,不顾水火二河,念念无遗,乘彼愿力之道,舍命以后,得生彼国,与佛相见,庆喜何极也。”

“乘彼愿力之道”就是乘阿弥陀佛本愿力,这个“愿力之道”就是弥陀的本愿称名。

第十八愿当然就是讲专修念佛的,所以,前面的正定业之文说“一心专念弥陀名号,行住坐卧,不问时节久近,念念不舍者,是名正定之业,顺彼佛愿故”。

这里说“今信顺二尊之意”“乘彼愿力之道”,前面说“顺彼佛愿故”,讲的是一件事;这里说“一心正念直来”,前面说“一心专念”“正定之业”,这些词都很相近,由此知道讲的就是专。

再者,“白道”是唯一的,这个白道称为“弥陀愿力之道”,也就是六字名号,它有两条白道吗?没有。左右就是水火二河,所以这条唯一的白道势必使得行走白道的人不可能有第二种选择,那当然就是专。

一般自力修行也强调正念,怎么知道这不是自力所讲的正念呢?

因为根机不一样。这里是什么样根机的众生呢?水火二河,南北无边,火河在南,深广无底,不见边畔,水河在北亦复如是。贪瞋水火二河,烦恼汹涌的众生,不可能做到那种要如何深入禅定的自力正念的修行。

当然,从众生根机这一边,也有那一种希望我们很认真,很专注,鼓起信心和勇气的意思,以此来讲用“正念”。

接下来大师解释说,“此人既闻此遣彼唤,即自正当身心,决定寻道直进,不生疑怯退心”。“正当身心”就是抖擞精神,充满信心。所以,“正念”也是和前面“一心”相呼应的。

◎ 这里可不可以把“一心正念”改为“一心专念”呢?

一个是没有必要,因为这里专的情况特别鲜明,只有这一条白道,不专也得专。

再者,文句上讲“正念直来”,正和直比较相当,正就是直,直就是正;而专是和杂相对的。

刚才说了,在这种二河白道的情况下,不可能有杂的可能性。正虽然也有和杂相对应的地方,比如说“五正行、五杂行”,但还有另外一种相对应的意思就是偏。所以,“正念直来”是讲一个方向性,不要有任何的偏移和偏位。

为什么呢?因为二河之间的白道非常狭窄,必须正直地走在上面,不能往旁边偏一点,往哪里偏?你偏过来就是贪瞋水火二河。

所以说“不顾水火二河”,不要去看旁边的贪瞋烦恼,我们念佛只是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。“彼佛今现,在世成佛,当知本誓,重愿不虚,众生称念,必得往生”,完全是从阿弥陀佛的誓愿来理解。

如果你想到说“哎呀,我烦恼这么重,我怎么能往生啊”,一想到自己贪瞋烦恼,“扑通”就掉到水火二河里去了。

这个“正念”,从积极方面肯定的表述就是正念,如果从反面遮止的表述就是“不顾水火二河”。所以,“正”的意思就是不要偏,不要偏就是“不顾水火二河”。

还有,“正念”以何为正?以佛为正。那“专”字就各有不同的解释,每一种行法跟别的行法相比都有一个专杂的关系。

比如喜欢修禅打坐的人,他就专门修禅打坐;喜欢诵经就专诵经。对于邪见颠倒的众生——不正,佛本身就是正中之正,最正的,所以念佛称为“正念”。

这一段文如果对照第十八愿的愿文,可以讲是对第十八愿的解释。

这个“汝”就是指“十方众生”,第十八愿的“十方众生”说得非常广泛,在这个譬喻当中,善导大师直接把它点出来,就是“你”,让我们每一个人读到这段经文都非常有亲切感,不会“顾左右而言他”,知道这正是指“我”。

本来“十方众生”很广大,“到底有没有我?大概是指那些上根利智的吧?”现在把它浓缩,聚焦成一个点,就是我和你的关系。

底下说“我能护汝”,佛一方称为“我”,众生一方称为“汝”,这样非常聚焦,让我们众生无处躲避,无处回旋。

所以,“汝”就是“十方众生”,每一个人都要这样理解,这“十方众生”讲的就是我,不是别人。

“一心”就是讲的“至心信乐”,因为下面“直来”是讲“欲生”,所以这“一心”就解释为“至心信乐”,当然也可以“三心”都收摄在里边。

“正念”就解释为“乃至十念”。

“直来”解释为“欲生我国”。

“我能护汝”解释为“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”。

“如果不能令你往生,我则不取正觉”,法藏比丘发誓要以他的正觉功德来保护我们,让我们不至于堕落在水火二河当中,以正觉愿力之道让我们到达对岸,所以“我能护汝”四个字就是“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”。

下面说“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”,你不要害怕会掉在贪瞋水火当中,就是解释“唯除五逆、诽谤正法”,五逆谤法的众生是贪瞋水火最猛烈的。

不过经文用的是抑止门,这里用的是摄取门的意思,因为抑止的目的是为了摄取,所以直接就显露摄取的本怀。

好,南无阿弥陀佛,谢谢。

继续阅读相关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