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专修、圆修与杂修?

问:上根人修要门就是万善齐修,上三品往生;中下根人适合弘愿门,修要门就是杂修,弘愿门三根统摄。可以这样理解吗?

净宗之声:

这里边有不恰当的地方。

弘愿门就是专修念佛,当然三根统摄,并不是说上根人就要万善齐修,离开念佛之外,或者只有中下根人才要专修念佛,不是这样的。

另外《观经》九品,上辈三品,即使是上品上生,也一点谈不上是万善齐修。

我们看善导大师《观经疏·玄义分》“和会门”当中“重举九品,返对破者”,在《圣教集》472页,“《观经》(意)云‘三种众生,当得往生。何者为三?’”哪三种人呢?

“一者但能持戒修慈”,“但”就是他只能做这件事,不是万善齐修。

“二者不能持戒修慈,但能读诵大乘”,持戒修慈修不来,他只能读诵大乘经典。

“三者不能持戒读经,唯能念佛法僧等”。

所以很显然这三种人,每一个人只有他单方面的修行功能,并不是万善齐修的。

那么哪种人能达到万善齐修呢?

在《观经疏》471页,“初地以上、七地以来,即是法性生身、变易生身……论其功用,已经二大阿僧祇劫,双修福智,人法两空;并是不可思议,神通自在,转变无方;身居报土,常闻报佛说法”。

这就是万善齐修,福和智,这都是大菩萨级别。

即使是这样,如果站在自力修行的立场上,靠自己的万善齐修仍然比不上专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,这样说一般人听起来会觉得不可能。

为什么这样说呢?因为这还是在因地修行当中,一地一地往上修,而这句名号是阿弥陀佛的果地名号,果地名号就是所有一切功德都在这当中了。我们念佛是仰靠佛的愿力,菩萨跟佛比还差得太多。

另外说到,《印光法师文钞》里说的“圆修”是不是就是要门,专修就是弘愿门?

印光大师在“要门、弘愿门”这方面的概念不强,我们是专依善导大师的教判,才会强调这一方面,也会深入研讨这一方面。

印光大师在这一方面倒是没那么明显地强调,比较含蓄,他也不是专门研究善导大师教法的。

那么他说“圆修”是指什么呢?

是讲永明大师,因为永明大师除了念佛,每日还做很多佛事。

有的人说“这算不算杂修?如果算杂修的话,那么在永明大师和善导大师之间就形成矛盾了,因为善导大师提倡专修念佛,而永明大师杂修,那杂修的人很难往生啊”。

所以,印光大师非常善意、善巧地在这两位祖师大德之间作了一个调合,也是护持我们一般人的信心,免得大家挑三拣四、摇摆不定,所以他说永明大师这不叫“杂修”,叫“圆修”。

不过关于“圆修”又有一种说法,如天台宗所讲的“一念三千”。

天台与天台教观,属于“藏通别圆”中的圆教,所以它无论任何修行,举一毛一尘能够总摄法界。“一念三千”,“一心三观”,总摄一切功德,这样的修行方法称为“圆修”。

不过若从净土门来理解的话。

◎ 像永明大师这样的,就是收摄在这句名号当中。因为他是上根利智,虽然专修念佛了——这里所谓“专修念佛”,就是完全仰靠阿弥陀佛愿力求生西方极乐净土——但他的根器还可以做种种的行业。

而这种种的行业,并不是离开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之外的,都是圆满地收摄在这句名号当中,也是圆满地从这句名号所引发出来的,所以它称为“圆修”。

◎ 那我们没这两下子,抱定这句名号就可以了,而且从形式上看,我们好像比较专,比较单一。

但由于这句名号法体的本身,圆满具足了法藏比丘从因至果的一切修行功德,所以这个专修也是圆修,只是在我们身上还没有像永明大师那样有种种殊胜的行业表现出来。

那我们不妨从早到晚、从晚到早执持名号,因我们是下根嘛,就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。

所以,从这个角度来看,大家都是专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,可是上根和下根的体现就不一样。

下根的人就抱定这一句,上根的人他有能力,可以从这句名号当中展现出种种殊胜的利益众生的事业;虽然这样展现,还是收归到这句名号当中来,这是上根能做到的,也不离开专修的宗旨,或者称之为“圆满专修”。我们下根就是单一的专修。

当然,这些词都有缺陷,不能明确地表达,因为这句名号本身都已经圆满了。

供你参考,南无阿弥陀佛。

继续阅读相关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