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答如何平衡信仰与现实之间的矛盾?

问:请问师父,在现实与信仰中,如何才能做到心里自在?

弟子去年在弘愿寺学佛一年,现已离开弘愿寺。闻法以后,对于求财等各方面的欲望大大降低,只要有饭吃,有佛念,就感觉很知足。

现在回到世间,被身边的朋友说没有担当、不思进取、逃避责任。有些勾心斗角的、染污的工作,虽然待遇好,却不愿意去做;父母也催着赶快成家。

在这个浊染的世界里,现实与信仰之间真的很难独善其身,但又被现实逼得无处躲藏,在各种人情世故中疲于应对,很无奈;虽然会把佛号提起来,但感觉心力还是有所不及,又很累。

净宗之声:

这就是信仰与现实之间的矛盾。对于初机学佛者,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;即使是信佛念佛数年、十数年,甚至几十年,也未必就能很好地处理。

就我个人来说,也没有很好地处理,也感到力不从心;只不过有众位善知识、师父、同行道友,大家共同的扶持,可能比一个人单打独斗要好一些。有一句话说“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”,虽然说的不是一件事,但是也是说明两者之间的矛盾。

下面来分析,现实和信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和冲突呢?

这是因为信仰与现实是两种完全相反的思想体系,也是完全相反的行为要求。当然,也是完全相反的价值观念、价值判断。

在信仰领域里,所鼓励、推崇、赞赏的,在世俗现实生活当中,都是被批判、被攻击、被贬义的。这样,对初机的人,将高尚、清净的信仰带入到染污、庸俗的世间生活当中,显得格格不入,很不协调。

从初机来说,落差特别大,矛盾冲突也特别大,就是真理和谬误,实相和幻相,是两种强烈的反差。我们信仰真理,我们追求了悟实相,但是世间人执著于自己的幻相,生活在迷惑颠倒当中,执谬误为真实。

俗话说“不是一家人,不进一家门”,又说“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”,又说“信仰不同者,不可同负一轭”,对于初机学佛的人,信根还浅,还没扎根。

“五根五力”,第一就是“信”,信根,信要扎根,扎根日久,信就有力量,就不会被外界所动摇。

所以,对初机来讲,信仰需要环境的养护,因为善根还浅。

所谓“环境的养护”,就是说善知识,善知识包括“同行善知识”和“教授善知识”。

“同行”,比如莲友、师兄弟,“教授”就是师父,需要大家的引导,这样相互提携,相互增上。

就好像学一门语言一样,在《孟子》里说有一个人希望他的儿子说齐国的话。是让齐国人教还是让楚国人教呢?那当然要齐国人教了。

一个齐国人教他,但是周围一大串都是楚人,都乱吵,你每天给他打鞭子,他也不能学会。把他扔到齐国去,没有楚人,不想让他学习进步,他自然也学好了。

现在有很多人出国,比如到了美国,有的人到了美国留学好几年,回来英语还不会说,怎么到美国还不会说呢?因为他到那里不是跟美国人在一起学习,他经常跟中国人泡在一起,大家在一起都是富二代,都说中国话。过了几年把文凭拿了,或者钱花了,就回来了,连语言都没有过关。

信仰更是一个大工程。如果在弘愿寺专修念佛,不管是师父、莲友,还是道场环境,都在培养你的信根增长,你当然觉得心灵开放,茁壮成长。

可是一回到世间,种种的批评、指责通通来了,“你这样不行”,所以你觉得没有力量。

就如同你要学一种外国语言,结果原来的老习惯,老的语言老是在干扰,当然学不会。

所以就要知道,作为学佛者,为团体、为法门做事,其实得利益最大的是自己。

就像到国外学习语言一样,不管是到图书馆,还是帮导师找资料,帮别人做事,没事上大街找人聊天,这都有助于你语感的培养。不要觉得吃亏了,你天天躲在家里怎么能行呢?

学习佛法也是一样的,找师父聊天,帮法门做事,帮助信众解疑答惑,到道场、念佛堂去多护持,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善根的成长。

因为我们跟世间人的价值观不一样,所以世间人看见一个学佛人,他一定会嘲讽打击,拉你后腿。

有的时候是那种善软的面孔,有的时候就是“不行”,就是硬的,总之软硬皆施。为什么呢?

因为世间人那一套,他们自己非常心虚,本来就不是什么好因,也不会有好果。

人们就是这样的微妙心理:做坏事,大家都抱着一起做坏事;如果出现一个特别善良的人,那么别人就感觉受到威胁了,一定要把他拉下水。

所以,如果遇不到学佛的,大家都抱着世俗的世界观,勾心斗角,你弄我,我弄你,心里就平衡。

如果突然来了一个人,行为、思想居然跟他们完全不一样,不跟他们玩;他们这一套游戏规则,你不屑一顾,你如入无人之境,你自己就按照自己这一套走。

他们说“我们错了吗?肯定你错啦。回来回来,跟我们学习。像那样走不通的,那样你会吃苦的”,你要是不理他们这一套,你走下去,他们也就服了;你要是跟他们一道玩,那你被他们拉回来,被他们骗了。

什么是担当?什么是进取?什么是责任?

个人的人生幸福、人生道路由自己选择,这是最大的担当;不是左右看看,“你们都这样,那我也这样”,那有什么担当呢?

什么是进取?升官、发财才叫进取吗?心灵的平安,人生的幸福,自利利他、究竟圆满的利益,所谓“上求下化”,上求无上佛道,下化无量众生,这就是进取。

不是为了一点蝇头小利,世间小小的名闻利养,那都是自害害他,那不叫进取。所以要看究竟的利益。

“进”,应该是人生境界的升华、心灵的提升,称为“进”;“取”,取真实圆满的利益,而不是取伤害。

如果以自他的究竟圆满幸福作为自己的担子,这就是勇敢地负起了责任。

世间的家庭,除非以佛法正见引导他,否则就是火宅;不是修道的道场,是造业场、轮回场。但是凡夫众生,都是这样软弱,也是这样无力。

善导大师在《般舟赞》有这么一段:“普劝同生知识等,同行相亲莫相离。”

愿生极乐世界的莲友、善知识,善导大师劝我们“应该同行相亲”,共同志愿的、共同行业的互相亲近,不要离开,“莫相离”。

接下来说:“父母妻儿百千万,非是菩提增上缘;念念相缠入恶道,分身受报不相知;或在猪羊六畜内,被毛戴角何时了;庆得人身闻要法,顿舍他乡归本国;父子相见非常喜,菩萨声闻亦复然。”

这首偈子可以说非常有力道。一般世俗人对家庭很看重——当然,家庭有它正面的意义,如果从求菩提道来说,一定要转化。

“父母妻儿百千万”,“百千万”是什么意思呢?从时间来讲,可以说是百千万世;或者从空间展开,百千万眷属、亲戚朋友一大堆。这些,都不是菩提增上缘。

他们不是为了菩提道而来,只是为了世间的人情,业力相缠,“念念相缠入恶道,分身受报不相知”,下一生还是父母子女吗?谁也不认识谁了。

所以,我们的信仰,要有勇气,也要有智慧。信仰是一人与万人敌,世间的人跟我们都不一样,我们要坚持下去。

如果出家,在寺院、在团体当中当然好;在社会上又怎么办呢?

◎ 我觉得信仰是我们个人内在的事,内在的信仰一定要坚持。

外在跟别人还要有所交往,那就不妨随缘,就是不管他怎么说,内心如如不动,知道他知见不正确,这样不受他影响。

另外,我们要强化自己的信仰这一方面。

比如说,附近要是有道场,有念佛小组,经常去参加活动,也会得到正能量的加持;或者就近没有相应的念佛小组,网上共同相应的念佛群,QQ群、微信群也可以参加,虚空念佛堂也可以参加。

再一个注意闻法,这些“善知识”等于在我们身边,经常把这些书拿来看一看。

现在网络也方便,弘愿寺也有微信平台,《净宗之声》也有,经常多听闻。多闻法,多念佛。

要想到我们并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,所以也不是独善其身,我们有观世音、大势至、二十五位菩萨,无量声闻、缘觉大众,无量菩萨大众,还有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取,还有十方诸佛的护念。

如果了解这些,内心就有无限的安慰,就不会觉得势单力孤了。圣道法门修行或许是独善其身,净土法门不是独善,是跟阿弥陀佛一体,阿弥陀佛成佛,我们念他的名号。

◎ 再者,我们要认识到,初机学佛难免有这个过程,走过来就好了。

就像一个人要醒不醒的时候很难受;又像天将晴未晴的时候,阴云变幻莫测。重要的是要坚持下去,醒过来就好了,天晴了,云就没了。如果你半路上刹车了,给拉回头了,就太可惜了。

继续阅读相关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