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一切皆空,该如何生活?

问:

南无阿弥陀佛,法师,佛经里说一切皆空,可在这虚幻的世界里,我们还要生活,我们该如何活着呢?

净宗之声:
这可能是对佛讲的“一切皆空”不能完全正确地理解。如果能正确理解的话,应该怎么活着呢?当然就像佛菩萨一样活着了。因为这是佛讲的,佛已经落实了一切皆空;像观世音菩萨随来就来,为什么呢?他不受障碍。一切皆空是显示无障碍,可是我们处处都有障碍。

空是佛教一个重要的概念,也是非常精华的表达,但是它的义理非常深。要证悟空性的境界,当然我们凡夫做不到。所以,我们虽然听说“一切皆空”,要拿来指导我们的人生,还是做不到的。所谓“理深解微”,道理非常幽深,我们的理解又非常浅薄,“真如实相第一义空,曾未措心”,这是道绰大师在《安乐集》里讲的。这样,空性对我们来说,确实隔得太远。

我们应该怎样过日子呢?我们还是凡夫,没有证悟空性,只能以我们凡夫的状态来过凡俗的生活。有句话叫“虽不能至,心向往之”,我们向往着佛法解脱空性的境界,但是我们自己还达不到。

佛教讲的空,它是“性空相有”,不是一味地讲空,什么都没有。

明明眼前所见,你看我们人的存在,有这个身体,佛说也是无我的,是空性的,“可是我们还在这里生活,没有了身体怎么去生活呀?”不是那个意思。“性空相有”,“性”,是说一切事物的本性、体性是空性的,但是它的表相是有的,所以又叫作“真空妙有”。这种空,叫真空,真空不空,它和我们讲的没有的空——顽空,是不一样的。真空的当下就是妙有,这种有是非常玄妙的,是一种因缘的显示,它真实的本质还是空性的,所谓“空如来藏”。一切都是佛性的显现,一切都是真如实相。

我们看见一棵树、一栋房子、一座山,在佛菩萨来看,这都是大光明藏;在我们来看,每一件都成实有的东西了,这是一棵树,那是一栋房子。其实这个实有的概念,都是我们的思想、观念加给它的妄想。当然这方面也不能展开太多。

接下来回答我们怎样生活。

说“性空相有,真空妙有”,我觉得凡夫还是以“有”这一边来过我们凡俗的生活;同时我们不执著这一边,了解一切万法具有空性的本质,这样就能游刃有余,进退自如,而有无穷变化的可能。

如果万法不是空的,就不可能变化。正因为是空性的,所以一棵树有春花秋实,房子也有成住坏空,空就有无限的可能性和变化性。比如说,发财了,一般人都会觉得欢喜;丢财、失财、贫穷了,都会觉得沮丧。如果你了悟诸法空性的道理,发财了也不骄狂,这是空的,并不真实;丢了钱也不过于悲伤,不至于去上吊,因为这也是空的。有人升官了就高兴,罢职了就没法过日子。像爱情,如果早就了解它是空性的,夫妻不管再怎样恩爱,总是有人要先走,就能平静对待这件事。甚至现在离婚率特别高,这也是空性的,并没有一个不变的本质。你要是了解空性的话,都会平静。

当然,凡夫会执著,被情感所限碍,但如果多少了解一些佛法讲的空性道理,我们内心就有活眼。如果一个人心中没有空,心眼堵塞、不空灵,那这个人脑筋也不灵光,这样人生没有活路;心中空灵、有空间,遇到什么事都能过得去。一般人不了解佛法的道理,很执著,认为一切都是实有的,如果一味地这样,人生就会障碍重重,内心憋屈,堵得慌。

在佛教当中,像禅宗、般若这系列的,讲“空”讲得多;净土宗比较符合凡夫对现实这种感性的认识,讲“有”讲得多,比如说“从是西方,过十万亿佛土,有世界名曰极乐。其土有佛,号阿弥陀,今现在说法”。

所以,我们如果在“空”当中不能真正契入,可以从“有”门而入。从有门而入,就是过凡夫的日子,念弥陀的名号,求生阿弥陀佛的净土。

这样的话,你不用空——你也空不了,房子、儿子、车子、票子,哪一样能空得了?没关系,以彼有来代替此有,以极乐净土的“有”来代替三界轮回的“有”。如果我们心中把佛空了,这个世界的东西必然会填充我们的心;如果心中有佛,佛是空性,佛的光明、智慧、慈悲、福德这一切,就会充满我们的心,让我们在这世间,障碍苦恼都空却,也会开发相应的智慧。

继续阅读相关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