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理解“真正地念佛”和“息心念佛”

问:《略说净土宗教判》台南老菩萨念佛愈病的故事,提到念佛要真正地念佛,请师父针对此段文与“息心念佛”作开示。

答:念佛,要真正地念佛。什么叫真正地念佛呢?我想有这几点:第一,目的;第二,心态;第三,方法。

第一,目的。你是不是真的为往生?如果你真的为往生,这就是真正地念佛。如果你是为了名闻利养,你是为了下辈子生天,或者升官发财,或者开悟,那都不叫真正地念佛。这是目的,要真。

第二,心态。你念佛,是不是相信念佛一定往生?你真的这样相信,那就是真正地念佛。你不这样相信,“我恐怕达不到标准,要达到什么样才能往生”,那可能就有杂质,那就不是真正地念佛。

第三,方法。你是不是专,是不是相续?如果你把这句名号当作本命元辰,就是当作自己的根本生命,完全靠倒,一天到晚专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,那你就是真正地念佛。如果没有这样,杂七杂八,东看西看,“靠阿弥陀佛靠定了”,只是一个概念,结果非常杂,这样也不能算真正地念佛。

不过,这里也讲到念佛愈病,讲的那位老人的话,大概还有另外一层意思,就是讲摄心念佛,不是在那里东张西望,心里面很漂忽。这还是在用功的方法上,更加细微一点,也就是说要更加认真、肯切、虔敬地念佛。这是从不同层面来说的。我刚才所讲的目的、心态、方法,是大面的,这里更加细微一些。就往生来讲,具备我所讲的那三点就够了,就算是真正地念佛了。如果更加摄心,那你心里的感觉、觉受和法喜,还有你愈病,还有你求感通,那肯定是不一样的。比如说你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,为了家人,或者你有危难的事情,或者病很重,那就要专注,专门拿出时间,万缘放下,认真肯切地念,这样效果就会好,这是两个不同的层面。

又问:息心念佛,或散乱心念佛,会影响弥陀的救度与加持吗?

答:息心念佛和散乱心念佛,这不是彼此对应的,散乱心念佛所对应的是摄心念佛。

首先说明一下,摄心念佛和息心念佛有微细的差别。息心念佛,“息”是休息的息;摄心念佛,“摄”是收摄的摄。摄心念佛是一个方法问题,就说把我们的心,把六根收摄回来,专注地念,专注地听,自念自听,很清楚,就是十念记数法,自己念得清楚,听得清楚,这叫摄心念佛。息心念佛比摄心念佛更加宽广一些,它不光是一个方法问题,比如一个人,他现在生了重病了,火急火燎的,就想找这个医生、找那个医生,想求病快好起来,他的心很乱,不在往生这一方面,而是乱套了,心狂奔起来。这样,就要把这个心呢,像个水波一样,要把它息止,静息下来,休息下来,所以这个息心念佛,它更多来讲,是从大面上,从你的心态上,就是你要心静下来,不要那么躁妄,不要那么波动,所谓“息”,它有这个意思。息心之后,进一步才是摄心,才是一个技术问题,所以,息心有这样的意思。

那散乱心念佛呢?散乱心念佛也可能是息心的。就是说息心念佛之后,它有两种状态:有的人摄心念佛,有的人还是那么悠悠乎乎的,没有怎么去用那种摄心念佛的方法,好像万念俱灰一样,“我就要死了,我就是任他死了就拉倒,我癌症这么病重,我也不要找医生了”,如果抱着这个观点,那就是息心念佛,不再求病好了,求病好的狂心就息掉了,“我没有这样的愿望,我只求往生”,不就息掉了吗?在这种情况下,“我就一句一句肯切地念,反正要死了,我就南无阿弥陀佛,南无阿弥陀佛”,这就成为摄心念佛。也有可能他息心之后没有怎么摄心,心相对比较散。 散乱心、息心、摄心,其实都有交叉的成份。你再怎样摄心念佛,还是有散乱的,并不代表你一定没有散乱,只是要好许多,妄念不是那么汹涌。

会影响弥陀的救度与加持吗?就这三种来讲,当然都有影响。息心念佛,你心一息下来,就跟弥陀救度的大方向是一致的。阿弥陀佛救度你去往生,你不要求病好啊,求什么?因为都病成这样了,只求往生。这时候你就跟佛的愿心一致了,救度和加持就非常有力量。如果阿弥陀佛救你去往生,你还在那里一直求病好,这肯定是有障碍的。第二步,再到摄心念佛,如果更能专注,认真虔诚地念,这样效果就更佳。如果没有这样,会影响弥陀的救度吗?不会影响,如果没有摄心念佛,往生是没有问题的。

刚才讲过,如果求感通,有一些特殊的事情,或者有危难的事情,那你肯定是很专注地念佛,这样加持力就更大一些,效果就更好一些。

什么原因呢?因为你的心比较专注,这样效果自然就会好一些。就像电视机一样,你越清晰,不就效果越好嘛,如果杂音很多,那当然效果就不好了。如果我们边念佛,心里杂念很多,就像收音机、电视机受到干扰一样,效果当然要差一些。

继续阅读相关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