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不是从他自己真实的体悟来的,都是看别人怎么写,也模仿着、诌着、想着去写。这样的话,在心地上根本不相应。所以就会形成障碍,因为他就是喜欢搞文字的东西。
也就是说,在生命的根本基础之上,在生命的层面,我们信仰上是完全归命阿弥陀佛的;而稍微浅层的,在生活的层面上,各人有自己的兴趣,比如你是爱好文字。这两者是不矛盾的。
如果在生命的层面上,也谈不上文字障碍;文字只是一种生活的情趣。如果在生命的层面上,信仰没有开发,没有归命,那就有障碍。
如果对世俗生活毫无兴趣,只是念佛,有些人也可能很难坚持,他缺少一个调剂。这也是看各人,不是所有人都这样。如果说“我什么兴趣也没有,就喜欢念佛,还念得挺高兴”,那当然是最好的,纯而又纯,专而又专。
像你这种情况,到底会不会障碍自己的念佛呢?那要看你自己的把握。既然非常担心不能往生,有这样的信仰,那你生命的重心还是在念佛。
一些文字的喜好也可以用来为念佛服务,你如果能写出像龙树菩萨、天亲菩萨、善导大师这样美好的赞偈,如昙鸾大师的《赞佛偈》,那也不错。不过这些祖师的赞偈都是发自内心自然的流露。如果我们是动心思、盘脑子去写,反而就有影响了。
再说,再美好的诗句也比不上这句“南无阿弥陀佛”。纵然是学富五车、才高八斗,到最后也都忘记了,也通通起不了作用;能起作用的还是这句“南无阿弥陀佛”。
另外,从文学的角度,像《心经》《金刚经》《法华经》《楞严经》,它们的意境、文学美,都是非常好的。但如果我们拜读大乘经典,仅仅是在寻求文学上的美感,等于是丢掉西瓜捡芝麻;还是要通过这些,来感悟佛陀的慈悲和广大的智慧。
总之,作为一个有信仰的佛弟子,我们所有的志趣、性情、爱好,都要归拢、聚焦于念佛往生。
我们在生活当中所展现的是一种活泼的念佛生活,也不要求每一个人都把所有的兴趣都抛掉,那可能不现实,甚至也还念不好佛,所以这要每一个人自己把握。
比如有的人要是叫他盘腿坐在佛堂里念佛,他就浑身上下不舒服;如果走路,散散步念佛,他觉得很舒畅。本来走路是无记的行为,可是对他来讲就有助于念佛,也可以算是一种助业——异类助业。
我们有其他兴趣爱好,或者是一些特长,都可以以此类推,归拢,聚焦,服务,促成念佛,这样就好了。
南无阿弥陀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