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想我在佛肚子里念佛可以吗?

问:阿弥陀佛是自性,是宇宙本体,尽虚空遍法界,无处不在,遍至一切处,就是我们的身体里也有阿弥陀佛。

《心经》云:“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”“色”占据了空的位置而显色,“空”因色的占有而隐身。色显的同时,空色同在,空没有丢失。众生虽迷而不觉,自性并未失掉。学佛修行即是去伪存真的过程。

我们念佛人如同在佛肚子里念佛,我们和佛是母子连心,是一体的,充满安全感。念佛时即是成佛时。

比如充满空气的气球在大气中漂浮,外面的大气是佛,气球中的空气是自己,众生执著这个气球是自己;又如充满水的气球漂浮在大海中,海水是佛,气球中的水是自己,气球是身体这个臭皮囊,囊破即是里外相融。

作这样的观想念佛,与佛一体没有距离,我整个人的身心都在阿弥陀佛里头,阿弥陀佛又在我里头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更容易放下“这个身体是我的”执著。生则决定生,去则实不去,神识带业,从娑婆世界秽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净土。

比如电视机刹那间换了一个频道,秽土转变为净土,即是心念的转变而已。然而心念转变既非易事,故以十万亿佛土的距离比喻之。

这样观想念佛可以吗?

净宗之声:

“念佛即是念自性”,这样理解来念佛,作为一时的方便也是可以的,可能有人觉得这样比较亲切一些,有安全感。

但是,若认为所谓念佛就是念自性,或者是念自性佛,那对自性、对佛性的理解就相差太大了。

这毕竟是一个比喻,并不是我们亲证实到的境界,所以仍然是有隔膜的。

净土宗的念佛,就是了解阿弥陀佛发愿救度我们——“若我成佛,十方众生,称我名号,下至十声,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;彼佛今现,在世成佛,当知本誓,重愿不虚,众生称念,必得往生”。

因为佛发愿说“念名号一定往生”,我相信佛发的愿,我就念佛。如果我称名念佛不往生,他就不成佛,那我称名当然必定往生。

这道理并不难理解,也很亲切,这样顺佛本愿,称为“正定之业”。

要是理解为念自性,还是通途的,还没有契入到弥陀的本愿,没有“顺彼佛愿故”,所以还很难说是正定之业,信念也不够坚固。

另外,一些愚痴的人可能还听不懂。即使你能听得懂,想得到,也是自己想的一套。

◎ 净土宗《观经》中有类似的说法。

但是如果依据《观经》中佛的金言,它的力量又是不一样的。

《观经》说:“诸佛如来是法界身,入一切众生心想中。是故汝等心想佛时,是心即是三十二相、八十随形好。”这是“佛入我心”,佛入到我们众生的心中。

又说“光明遍照十方世界,念佛众生摄取不舍”,这是“我入佛心”。佛的大光明就是佛的大慈悲心,充满整个宇宙法界,我们念佛就在佛的光明当中,所谓“佛入我,我入佛”。

即使如此,这仍然是一种前方便(这是第八观和第九观所说的),所以《观经》最后都不谈了:“佛告阿难:汝好持是语,持是语者,即是持无量寿佛名。”一切思维的前方便到最后都归入专称佛的名号。

所以善导大师说:“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,望佛本愿,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。”第八观、第九观这样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念佛安心,了解弥陀的救度,最后落实在老老实实念这句名号,“顺彼佛愿故”。

另外,提问当中有几个细节问题要说明一下。

一个是对《心经》“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”的理解不够正确。

这里的“空”并不是简单理解为空间的“空”,这里的“空”讲的是空性,所以也可以讲“空不异空”。

怎么知道讲的是空性呢?因为下面说“受想行识,亦复如是”,这是简略的话,就是说“受不异空,空不异受,受即是空,空即是受。”“色”可以占有空间,但是“受想行识”完全是精神活动,它根本就不占有空间。

所以这里“色”和“空”的关系不是我们眼睛可见的,眼睛可见的“空”的现象,可以讲还是与“色”平等的一种现象,它是眼睛可见的。

这里的“空”是前面“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”的“空”。“五蕴皆空”,首先讲“色蕴”,这里讲的是空性,接下来讲“受想行识”这四蕴,这叫“五蕴皆空”。

“五蕴皆空”的“空”,并不是说“受想行识”是一个空间的“空”,那叫“顽空”。

接下来说“学佛修行,即是去伪存真的过程”,这句话道理是对的,但是你不知道怎么去做。

可以讲学佛修行就是舍自归佛的过程。因为所谓的“伪”,就是我们自身,这个“我”就是虚伪的、虚假的,无我妄认为有我。

所谓“真”,就是阿弥陀佛,他是一切真理的究竟体现,也是我们真如本性的显示。

怎么去伪存真呢?就是放空自我,专念南无阿弥陀佛,全身心归命阿弥陀佛。“南无阿弥陀佛”,“南无”就是去伪,“阿弥陀佛”就是存真。

所以,佛法的语言要和我们的心境能够相应才亲切,不然语言归语言,概念是概念,不能让我们踏踏实实地落实在修行当中。

说“比如电视机刹那间换了一个频道”,这个譬喻是蛮好的。

但是,怎样换一个频道呢?就是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,这就换了佛的频道。

所以,蕅益大师在《弥陀要解》里说:“只此信愿庄严一声阿弥陀佛,转劫浊为清净海会,转见浊为无量光,转烦恼浊为常寂光,转众生浊为莲华化生,转命浊为无量寿。”

所以,这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圆转五浊,都转掉了。一切净土的佛庄严、菩萨庄严和净土庄严都含在这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当中。

如果离开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,你的心念要怎么转呢?当然就很难了,没法转。所以,这个比喻虽然好,也要跟我们的念佛相关才亲切。

继续阅读相关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