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:善导大师在讨论九品往生时,用了“上辈观、中辈观、下辈观”等名词,这与《无量寿经》的三辈往生并不等同吧?有不少人做等号解,我不赞同。请教师父。
净宗之声:
①
善导大师用的“上辈观、中辈观、下辈观”,这些名词都是出自经典,就是《观经》。
《观经》说十六观,前面十三是定观,十四、十五、十六是散善观。
经文是这样说的,比如说“是名上辈生想,名第十四观”,中辈说“是名中辈生想,名第十五观”,下辈说“是名下辈生想,名第十六观”。
这里的“观”就是“生想”的意思,就如同十三定观中第十二“普观”说的“见此事时,当起自心,生于西方极乐世界”,就是作“自生想”。
善导大师解释说“决定真实心中回向愿,作得生想”。
就是说我们愿生西方极乐世界,而且想自己决定往生,这叫作“生想观”,这种生想称为“观”。
所以它不在于说一定要有定善。要有这样的理解。
《往生论》里说“起观生信”,前面作十三定观的目的是要起生想,就是作往生想;“生信”,就是信往生这件事。
善导大师解释十三定观,说《观经》是“以观佛三昧为宗,亦以念佛三昧为宗;一心回愿往生净土为体”。
十六观的体是什么呢?就是一心回愿往生西方净土。
所以十三定观也好,三辈散善观也好,“生想”两个字特别重要。三辈散善观一一都说生想观、“生想”。十三定观也是一样的。
②
十三定观第一观就是“日想观”,是标定我们将来往生的处所,所谓“指方立相”。
一直讲一直讲,好像是叫你作定善,但是到十二观“普观”的时候,就说你要作“自得生想”,“当起自心,生于西方极乐世界”,这是一个总结。
所以到十三观“杂观”的时候,想生西方极乐世界,前面的殊胜境界太微妙了,观不来;那舍胜观劣,观丈六金像。
十三观一开头就说“若欲至心生西方者”,这显然是从第十二观“当起自心,生于西方极乐世界”而来的。
也就是说,整个十三定观,到最后是归趣在至心生西方。
这样我们就明白,所谓的“观”,就是欲至心生西方的意思,或者说它的归趣、结归点在这里。
所以叫作“上辈生想观、中辈生想观、下辈生想观”。
我们再来看看“三辈往生文”。
《无量寿经》里说:“佛告阿难:‘十方世界诸天人民,其有至心愿生彼国,凡有三辈。’”
这里说“至心愿生彼国”,当然也就是“生想”的意思。
“凡有三辈”,这里虽然没有说到观,但从“生想”来讲,它是一样的内涵。只是它不是以《观经》为题名,所以它没有说“观”这个字。
三辈和九品,古来的解释,关于它们的同异是有不同说法的,但多数都认为三辈、九品是开合之异,就是开为九品,合为三辈。
就是说大体是同,细节上《观经》更细致一些,讲到九品;九品再开,可以是八十一品,可以是无量品。
如果浓缩起来,就是三辈,三辈就是上、中、下。
如果依净土宗祖师的解释。
◇ 昙鸾大师就说“本则三三之品,今无一二之殊”,所谓“三三之品”,可以说是《观经》的三辈九品,也可能是《大经》的三辈,乘以《观经》,就讲“三三之品”。
当然,这里说得不是非常清楚。
◇ 善导大师解释“三辈往生文”,这样说:“佛说一切众生根性不同,有上中下,随其根性,佛皆劝专念无量寿佛名”。
既然说一切众生根性不等,有上中下,就是说以上中下这三辈涵盖一切众生。
那《观经》是以九品涵盖一切众生,所谓定善和散善,或者是世福、戒福、行福,或者说大乘善、小乘善、世间善,再加造恶众生,这加起来就是九品。
所以如果依善导大师来看,三辈也好,九品也好,都是统摄一切众生的,那也是开合之义。
善导大师解释《阿弥陀经》的“善男子、善女人”,也是以《观经》的九品来解释,所以说“九品俱回得不退,阿鞞跋致即无生”,这是在《法事赞》当中解释《阿弥陀经》“极乐国土,众生生者,皆是阿鞞跋致”这一段,也是引用《观经》的九品来说明这里的“众生生者”。
• 意思是什么呢?
三辈也好,九品也好,众生也好,如果笼统讲就是三辈,详细开就成为九品,从对机的分类来讲都是共通的。
法然上人也认为三辈、九品是开合不同,三辈都讲一向专念,那九品也是一向专念。
所以念佛不拘于下下品,也可以通上上品。
当然,在细节方面,三辈、九品是有不同的,不光是数字不一样。
①
◇ “三辈”,看文的话,它是指大乘根机的,另外它没有讲那么明显的造恶之相,是摄善机为主。
◇ 那么九品呢?说得更细,有大乘,也有小乘,也有世善,也有造恶。
可以说《大经》是以大乘佛法本来的定位来说的,“其有至心,愿生彼国”。
“至心愿生彼国”,小乘佛法都不讲求生净土,所以它是把这个作为前提,然后下面就说“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”。
而《观经》开得更细,它是通过三心(至诚心、深心、回向发愿心)回入,来统摄一切大小乘、世福乃至造恶之机;如果通过这三心摄入之后,那也可以说他的根性就属于大乘的了,他就属于大乘法的范围之内。
在这之前,在三心摄持回愿之前,他有不同的种类。
②
另外,往生之后的得益。
◇ 《观经》就分得比较详细,来迎接怎么样,生后花开时节长短怎么样,得利益又怎么样;
◇ 《大经》就讲得比较笼统,“次如上辈者也”“次如中辈者也”。
总的来讲,三辈九品都是调摄一切众生根机,令入一向专念,开显的意趣也是一样的。
只是有开合不同,粗细有别:《大经》比较笼统,粗一点;《观经》细致一些。
继续阅读相关标签: 三辈九品、往生